APP下载

助力中国高校开创创业教育新时代

2019-05-01本刊编辑部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科产教融合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刘继军,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科创大创始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天使板总经理。曾参与主持多所新办高校的策划与创建,对创新创业教育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经验。多年的创新创业实践及对众多创业者进行的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使其对“双创”有着透彻深入的理解。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刘继军先生,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的专访。您曾有过多次成功的创业经历,并且支持了众多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首先,请您总体谈一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刘继军: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国家已经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我认为原因是,一方面我们有美好的愿望,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育的指挥棒让学生依然处在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环境里,没有办法接触到真正的素质教育。我觉得创新创业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因为它的核心,除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教授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还让他们在企业家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简单说就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诚信守法的精神,这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不是通过书本学来的硬知识,而是在企业家文化中潜移默化领悟到的软知识。我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在高校进行,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事实上很多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必须急起直追。

教育部现在强调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这点我非常赞同,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剥离开来。要做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层次的有机融合,这涉及到高校的现有教学体系、历史惯性、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往往不具备在专业课程里融入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高校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对整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例如,中科创大与高校合作推出“结果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呈现出作品、产品甚至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最核心的变革是课堂的变革,教育创新要落实在课堂创新,而课堂的引导者是教师,因此教师能力的提升是“专创融合”的关键节点。如果教师不能获得提升,那么“专创结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二、“专创融合”是高校发展的新方向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什么可取之处?

刘继军: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的典范,包括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这些高校我都拜访过,百森商学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非常重视教授本身作为企业家的实战经验。当然,百森商学院有非常不错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体系,我国高校教师可以去百森商学院参加他们的师资培训课程。中科创大也曾与厦门大学联手举办过百森商学院的师资培训课程,效果也很不错。

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充满了创业文化,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创业的基因。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孵化器,校友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可达数千亿美元,完美地体现了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些高校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完美融合的典范,深入研究其教育模式不仅对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帮助,而且对高校的转型升级也具有借鉴意义。

三、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世界教育信息》:请介绍一下中科创大提出的“三基工程”。

刘继军:简单来说,“三基工程”就是“设基金、建基地、兴基业”。“设基金”,就是在高校设立多只驻场基金,解决师生创业融资问题;“建基地”,就是与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兴基业”就是通过创业实践和辅导来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师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人才、资本、项目曾是美国硅谷发展的核心要素,中科创大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微型硅谷植入中国高校,让素质教育具体化。“三基工程”就是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措施办法。

《世界教育信息》:学生在创业时应该做好什么准备才能获得投资?

刘继军:首先,不能把学生创业时获得了投资作为创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不能把获得了投资作为唯一结果来看待。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进行创业实践、与投资人接洽,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如果你这样去看待这件事,你就会发现,不管学生的项目如何,只要他去做了、去实践了,就不是失败的。这对学生的成长有价值、有帮助,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

作为投资人、基金管理机构,我接触过很多项目。项目怎样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最核心的就是这个创业团队本身,尤其是主要创始人。有的项目看起来不错,但是团队不行,投资人是不会投资的;有的项目看似一般,但是团队优秀,投资人反而可能会考虑,就有可能做起来。创业项目有“卡脖子”技术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和坚韧不拔的团队,也可能做不出来。创业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综合很多因素,要跟当时的政策和环境匹配,时间节点要恰到好处。项目能否融资成功,技术、商业模式、机遇这三点都不可或缺,但这些成功要素的基础还是团队本身,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投资是投资一个团队,也是在赌创业项目的未来,如果创业所在的行业在社会大环境里是蓬勃向上的行业,创业团队在行业里又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那么获得融资的机会就更大。

我们投资的项目里也有技术不是很高的企业,比如口袋兼职,我们投资了2000万元。尽管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他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因此我们也会投资。当然,我们投资更多的是类似于黑格科技这样拥有独特技术的项目。黑格科技是研究智能穿戴设备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耳机,成本低、周期短,引领了新的需求点,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有很高的门槛,未来的价值比较大。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投资人会对什么项目感兴趣。如果说在创业初期能够吸引到投资是最好的,但吸引不到投资当然也是可以创业的,也不是没有投资就不能创业,有些创业需要很少的资金就能启动,等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融资,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创业课程体系和师资培训

是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世界教育信息》:您所做的创新创业和国际上有哪些重要合作?

刘继军:我们目前的国际合作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已经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重点,一是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毕竟他们的课程要通过我们与中国国情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师资培训,这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当务之急,需要花大力气,要持之以恒地去做。

我们不仅与国外高校合作,也与投资机构合作,比如说硅谷的AngelList,它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线上投融资平台。我在硅谷参访时发现,他们的创业项目水准比较高,与专业结合度也很高。我们作为投资人在国内选拔心仪的创业项目比较难,但是到硅谷时,你会发现可投、想投的创业项目非常多,这说明国内外的创业水平有一定差别。当然,我们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优势:一是国内的创业热情比较高;二是我们的众创空间、孵化器数量庞大,硬件条件非常不错,跟国外的车库创业相比,我们的硬件环境好很多。虽然空间很不错,但是众创还是比较弱的,是需要下功夫的。

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是高校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世界教育信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科创大将在此方面如何发力?

刘继军:中科创大是致力于教育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大学”实践的专业机构。教育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两个概念,教育创新含义更广,课堂、观念、体制、教学手段、教学范式等都需要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则要在教育创新的基础上来做。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意见》中特别提到要提高高校对行业、产业、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中国高校普遍在这方面比较弱,贡献比较小,所以创业型大学的范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的教育创新不能天马行空,要借鉴已有的样板和范式,在消化学习的过程中,使我们的教育创新少走弯路,降低试错成本,因此我们把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范式去研究。它和一般的应用型、研究型大学不一样,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大學。我们希望借鉴创业型大学的优秀做法,助力高校的转型升级。现在高校的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容易脱节,而《意见》的出台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说明国家把产教融合看成一件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事情。

其实,5年前的校企合作更多地看中企业投资,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但是现在国家教育投入力度空前,高校比以前资金更雄厚的情况下,国务院发文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把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结合,发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无论是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矛盾问题,还是高校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不高的问题,都是中科创大与高校合作正在解决和攻克的事情,这与国家战略极其吻合。《意见》鼓励学校购买企业的服务,鼓励企业和学校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长效稳定的机制,让企业获得利益和价值,鼓励学校和企业协同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让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让企业人员进入学校,与学校共同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考核考评,以实现校企之间真正的产教融合。总而言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中科产教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刚柔并济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点评中科曙光中报
破次元
融椅
中科招商之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