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发生之后
2019-05-01王辉军
王辉军
一天早晨,一名学生到我辦公室哭诉,说XX同学打了他。我随即把XX也叫到了办公室。对于他们两人的纠纷,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简单地让他们诉说事情经过。因为每每如此,他们都会满脸委屈愤激地痛斥对方的不是,而对自己的过错只字不提。我继续做着我手头上的事,让他们静立在旁边。先来个冷处理,等他们平静下来,再来启发他们:
“我出道题考考你们,修改病句首先要知道什么?”
一位同学说:“首先要知道它错在哪。”
另一位说:“只有先知道它错在哪里,才能想办法改正错误。”
我于是因势利导:对于刚才发生的事,你们又该怎么看呢?
他们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都说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错误。我趁热打铁:“是啊,在这件事中,你们各自都一定有不对的地方。要知道,只有能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才能不断地进步。”
过了片刻,我说:“看谁真正诚实、勇敢,能说出自己的不对之处。”动手打人的同学先开口道:“我不该先动手打他,也不该说他‘口臭,叫同学们不和他说话。我以后再也不……”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我不该为一丁点事就骂他,我骂了他,他才说我‘口臭的。我再也不骂人了。”
看火候已到,我说:“你们俩可真的是‘不打不相识呀,不仅领教了对方,更重要的是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希望你们从今天‘相识以后能和睦相处。”
他们俩点头称是,向老师行鞠躬礼后离去。通过一段时间观察,他们俩之间再也没有过纠纷了,也没有与别的同学闹过什么矛盾。
他们之间的纠纷得到巧妙妥善的处理之后,我由此想到了许多。
如何教育学生宽容他人,以避免纠纷的发生,在纠纷发生后能主动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以避免纠纷再发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早期对其施加正确的教育与影响特别重要。
以冷制热。当发生冲突的学生都在气头上、激动时,来个冷处理,使他们冷静下来,为启发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创造一个心理环境。使他们的自我认识得以深化,并能鼓足勇气表达出来。
注重启发。在处理这起纠纷的过程中,以“修改病句首先要知道什么”设喻启发学生,使之明白,要想改正错误,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设喻启发,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自我认识。这比教师空洞说教或严厉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
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什么有些学生总爱与人家闹矛盾、起纠纷,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这些学生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宽容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处理这起纠纷时,我抓住这些关键症结,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在认错时给对方以宽容。
加强道德行为的引导。“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原则。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处理这起纠纷时,笔者的最后“点睛”之言,在强化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落实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注意了对学生行为的追踪观察,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切实引导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