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与实践

2019-04-30练丹

文理导航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小学音乐

练丹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唱的一大特点是集体演唱一首歌曲,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发扬学生团结一致的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并在侧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有利。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合唱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但现今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合唱是一项能够融合男女不同声部的特色,突出表现人物情感的一种歌唱形式。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韵律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大胆地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自信、开朗的独立人格,对他们未来的综合发展有不容小觑的作用。但受环境和周围教育设施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还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比如,音乐教师对合唱重视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学生对合唱有所畏惧、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等,这些现实问题都提醒着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助力学生的成长。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对合唱缺乏热情

合唱教学不像一般的歌唱教学,只要学生个人努力就可以取得一定的进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的配合,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让每个人的声部都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而这个磨合的过程比较乏味,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大量的发声练习、单一重复的唱段合唱,打消继续学习的念头,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更难以维持。此外,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情绪,较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受到过分关注时,部分学生会产生紧张、含羞的情绪,闭口不唱,或受到一点质疑就会畏缩不前。

2.音乐教师对合唱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合唱教学具备一定难度,并要求教师有一定水平的指导能力,因此部分音乐教师就选择性地忽视了合唱教学,鉴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音乐课的地位远低于语数外三门课程,音乐教师往往把音乐课放在了观摩欣赏的位置上,让学生只听不唱,没有给学生施展的机会。此外,现今中小学的师资依然紧缺,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课也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要知道“术业有专攻”,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和教学,自然与专业音乐教师相差甚远。最后,校园音乐教学器材匮乏、音乐学习活动稀少等都是造成音乐教师不重视合唱教学的原因。

3.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性

想要使合唱教学发挥其效用,并非是针对学生某一个方面进行锻炼就能达成的,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部、气息的调节、声调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指导,针对不同方面的指导需要采用不同的科学方法,不能一带而过。但许多音乐教师或因为自身能力问题,或因为对合唱教学重视不够,采用照本宣科的死板式教学运用在所有学生的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也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来合唱教学是一个较为枯燥的练习过程,如果教师还不能采用灵活、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畏惧合唱教学,直至完全失去兴趣。此外,机械化的训练也许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但合唱并非是靠默契堆砌起来的,缺乏技巧的训练会降低学生合唱中的情感饱和度,缺乏情感的合唱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不能打动观众,这样的合唱也不完整。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兴趣是支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让学生爱上合唱,愿意主动学习合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有以下两个方法可做参考:第一,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都会成为他们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所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革除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贯通,交叉使用,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天地,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感受合唱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合唱。第二,开展大量的音乐鉴赏活动,使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有所上升。音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想要真正融入到合唱中,首先要感受到合唱的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讲解合唱唱段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合唱,感受合唱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当学生体会和理解了合唱唱段中的情感之后,他们就会融入自己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并表现出来。比如,在对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不同服装和歌曲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泼水节的习俗和盛况,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节日中,将歌唱的欢乐融入其中。

2.教师要提高对合唱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器乐的辅助,很难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学。因此,学校应当对音乐课程予以重视,加强音乐设施的建设,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同时,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摒除照本宣科的传统教育模式,善于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自己的教学。微课就是进行音乐教学的一个较好的教学载体。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将教学难点单独提出来,通过深入的剖析、细致的展示、深入浅出地讲解,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并促进学生吸收巩固。一节微课大概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却能让学生一眼看透重难点,十分实用。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重难点讲透,同时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制作课件和视频的能力。“学无止境”适用于任何人。例如,在学习《牧童短笛》时,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向学生讲解吹奏这首曲子需要的技巧,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抓住精髓。

3.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了。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维持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采取的是单一的“我教你学”模式,我教什么,你学什么,那么学生的主动权就会被剥夺,这极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例如,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将选择权交给大家,这样可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主人公意识,对他们积极学习曲目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在选择合唱形式时,也可以摆脱所有学生“一锅炖”的形式,采用小组合唱、男生合唱、自由选择组合唱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融入音乐课堂,提升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最终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自我表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堂上至为重要的一环,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难点之一。想要突破这个难点,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配合,更需要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采用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在喜欢合唱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最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上升。

【参考文献】

[1]陈狮啸.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人间,2015(32):106-108

[2]熊伟.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聲乐演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6(01)::28-29

[3]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