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04-30张锦宝
【摘要】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形象、放射性的特征。将思维导图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阅读训练编成形象的图形文字,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极强的发散思维训练工具,其涵盖了脑科学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和图式理论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内容。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脑记录了图像、空间和颜色等内容,左脑则是进行数字、文字等的记忆,在左右脑的开发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而思维导图则是以全脑开发为基础,通过对左右脑的全面调节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开发大脑在创造、记忆、动作、精神等方面的潜能,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上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近几年刚刚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因其自身具有的开放性、直观性和浓缩性特征被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一)优化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教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自发性、个性化行为,应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感悟和理解。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忽略了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则能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活动,实现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另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学生大脑的开发有着显著效果,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和探索,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二)改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增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阅读兴趣,掌握和创新教学方式是尤为必要的。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了解,这样不仅会消耗较多时间在阅读上,还很容易降低阅读的趣味性,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应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将繁杂的阅读信息集中到一幅图上,并且将单一的文字材料转化成为关键字词和图形图像相互结合的有机体,从而帮助小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同时配合符号、图形以及颜色的使用,使语言文字的美转化成为图画美,让小学生通过欣赏图画美来增强认识和理解。
(三)培养创新思维,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先要结合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合理设计,将知识重点纳入到思维导图中,并将其中的重点部位通过连接的形式同其他资源内容连接起来,以此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说,每次备课都是小学语文教师思维的一次自我展现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知水平。而小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可以在头脑中建构起一个初步印象,在这个初步印象的基础之上加入自身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再重新整理归纳成自己的思路,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能够加强新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实现原有知识的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最终实现语文知识网络的构建,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发挥教材功能,拓展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在教材基础上开展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并涵盖4到5篇左右文章,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中关于景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对其中的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如《山寨》,之后再让学生对书本中相关联或者相似的文章进行阅读,如《美丽的武夷山》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相互比较,讓学生了解其在景色描述上所使用的表述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较为优秀的词语和句子,为学生绘制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同时制作出其他几篇文章的思维导图,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应该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融入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中。在课前预习环节内,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文章表述的重点,明确文章的整体创作思路,并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表述出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之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实现问题的高效解决,强化学习效果。在课后复习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某一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利用自己的语言将思维导图表述出来,之后围绕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
比如文章《我必须去》,其讲述的是李丹在特定时间里,面对着去看马戏表演和为敬老院来人演出这两个选择时,最后选择了后者、坚守信用的故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做人概念还不是十分理解,缺少为他人着想的品质,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在思维导图绘制中,教师可以先将绘制方法教授给学生,并从旁指导,提高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之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对思维导图予以完善,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
(三)开设主题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内容、写作手法以及表达方式一致的文章进行整合与编排,一方面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阅读灵活性;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以成长为主题,教师可以将书本中关于成长的文章,如《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等文章予以整合,让学生开展阅读练习,并以周为划分界限做好相应任务的布置。如在首周可以要求学生详细阅读文章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实现预习效果;次周要求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记录;第三周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第四周则是让学生将其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同时将思维导图融入各个阅读环节中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更好地明确文章主旨、划分段落以及了解结构,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上述论证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科教导刊,2018(1).
附 注
本文为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QG1352-137)。
作者简介:张锦宝,女,1990年生,本科,福建泉州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