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教古诗,有滋有味学语文
2019-04-30陆丛
陆丛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育人作用。纵观古诗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将古诗的魅力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反而让学生对其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本文旨在通过对“唱”“绘”“诵”教学方法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低年级学生;唱;绘;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语句凝练,意境优美,感情丰富,韵律和谐,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古诗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还能让他们懂得道理,具有很大的育人作用。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部编版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古诗篇幅简短,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背出来。但是这种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对小学生尤其是缺乏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全身心地走进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再加上传统的“理解字词—了解句意—体会情感”的古诗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我认为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采用“唱、绘、诵”这种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积累和理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一、“趣”在“唱”中生
在现代,诗词与音乐分属于文学和艺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從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起着传承经典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在教学古诗的时候也可以将古诗和音乐结合起来,使古诗教学产生“1+1>2”的效果。
考虑到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将古诗“唱”出来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记住一首歌的歌词要比记住一篇相同内容的课文容易得多。用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话说,就是“为了要使他们的童幼年时所具有的记忆力强的优势不被白白地浪费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背诵古诗的教学当作一门唱歌的课程来教”。就像小朋友们在跳皮筋时所唱的“跳皮筋,我第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等歌谣一样,他们或许并不了解歌谣的深意,但都能把歌谣不假思索地背出来,而且背得很有韵律美。
我所指的“唱”即“吟唱”,所谓“吟唱”,诗词吟诵学家陈炳铮先生在《读诵吟唱》中指出,“吟唱即指带吟味的歌唱”;“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认为,“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是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因此,我认为吟唱是将文学与音乐结合起来,根据古诗词的节奏像唱歌似的将古诗词读出来,用一个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概括就是“唱”。
吟唱,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古诗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从而集中精力学习,轻松掌握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如用眼睛看文字、用耳朵听旋律、用嘴巴唱诗词,甚至是用肢体表达情感,从而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古诗之初,可以播放吟唱录音或者亲自示范,引起学生注意。相信学生一定会被这种既像唱又像读,语调婉转的形式吸引。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教师教授吟唱方法,学生跟着唱。等学生学会唱了,古诗也就背下来了。在学生学会吟唱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解古诗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理解再次吟唱,感受古诗的美。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古诗的吟唱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让他们感悟到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韵律美,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萌生出学习古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吟唱产生了兴趣,古诗教学就成功了一小半。
二、“悟”在“绘”中深
绘画和吟唱一样,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我在讲解古诗时常常能看到一些学生沉迷于给插图冠上加冠,完全忽略了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反思这种现象,我想这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关。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枯燥乏味的古诗讲解往往缺乏兴趣,因此容易被古诗的插图分散注意,甚至是产生亲手画一画的想法。文字是抽象的,古诗更是语句凝练却意蕴丰富,低年级学生很难一下子读懂,更不要说感悟其中的意境美了。而图画是形象的文字,人们可以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理解内容、感受其中的美。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图画比文字更有吸引力。
那么,让低年级学生如此喜爱的绘画能不能为我所用呢?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们经常推荐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包括古诗)都有插图……这些现象都说明绘画对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影响。因此,我认为可以将“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整合到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来。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富有“绘画美”或者突出人物形象、主题的关键诗句,先品词析句、反复诵读,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风景画或生活画,从而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悯农》一诗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之后,我让他们观察插图,谈谈图中的农夫辛不辛苦,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发现了图画上“烈日当空”“大汗淋漓”“赤着脚”“农田很大”等关键信息都说明农夫除草很辛苦。接着,我再让学生回到诗中去寻找表现农夫辛苦的词句。有了观察图画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等表现农夫辛苦的关键词。然后,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词,再由词到句,继续加深粮食来之不易的感受。当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画家,你还会突出哪些细节来表现农夫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呢?”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画下来。学生们很喜欢这份作业,完成得比平常的“背诵古诗”积极很多。从学生的画中,我发现他们对这首诗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的将又大又红的太阳画在正空中,有的把农夫画得更瘦更苍老,有的把农夫的衣服画湿了……
绘画是低年级学生感知世界、表达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绘画,不仅能让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领悟到诗词中用字的传神,还能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
三、“情”在“诵”中升
新课标中提出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可见,“诵读”是低年级学生古诗教学的一个落脚点。诵读教学法是传统古诗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一开始就让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无疑很困难的。在“唱”“绘”两步教学之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再让学生通过诵读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也就相对容易些了。
如教学《送灵澈上人》时,在“唱”“绘”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诗意和诗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缺乏,始终无法将分别时的不舍诵读出来。因此,我利用具体的学情,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层层递进地将这种不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如何感悟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情谊呢?结合班级的孩子大都为新市民子女的学情,我让学生回忆、分享自己的经历。他们之中不少人幼时跟随祖父母在老家生活,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才告别家乡,告别祖父母,来到常熟与父母团聚。每让一个孩子起来分享自己与家鄉、家乡的亲人分别的经历,我就让学生置身诗中诵读一遍这首诗。在一次次的分享中,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读懂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亲情、友情的重量也在孩子的诵读中得到了升华。
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情感体验,培养良好语感。不管是“唱”还是“绘”,都是为诵读做准备,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诵读”教学。
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低年级学生接触古典文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它语言凝练但寓意深刻,经常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这颗明珠失去了光彩,也让学生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我想语文老师们只要善于运用“唱”“绘”“诵”这些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有滋有味地学习古诗,感受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田师善.与古诗交朋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陈炳铮.读诵吟唱[J].中国音乐,1998(3).
[3]赵如兰.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