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04-30邓梅
邓梅
【摘 要】卵巢肿瘤是女生生殖常见肿瘤,分为良性与生理性等类型,尤其是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虽然近年来,对疾病诊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五年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同时卵巢肿瘤,在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腹胀等不适明显增加。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有效判断肿瘤形态,对疾病治疗有提示作用,同时可作为治疗后监测,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卵巢肿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02-02
卵巢肿瘤通常在妇检中发现,多数为晚期,且种类繁琐,临床误诊率高。而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预后,得益于准确早期的疾病诊断。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软组织多序列成像等方面的优势,也是CT与B超等检查手段不能比拟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分为MRS(磁共振波谱)、DWI(扩散加权成像),与DCE-MRI(动态增强- MRI)等几类,判别良恶性肿瘤效果明显。
1 DCE-MRI临床应用
DCE-MRI检查技术,从T1WI信号量化测量方法入手分析,分为定量分析,与半定量分析两种,前者根据信号强弱动态,将对比剂浓度变化计算出来,主要通过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肿瘤血流信息,以了解更多的肿瘤灌注信息。定量参数涉及血浆容积,以及EES容积分数等。后者主要通过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实现,常用参数涉及强化率,以及最大斜率、达峰时间等;量化值具体,对比剂流入情况明确掌握,但对比剂在组织内的浓度无法充分掌握。该检查技术适用于良恶性肿瘤定性分析,以及疗效监测判定。在研究中发现,IAUC60项目敏感性高,其次是EA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MS判别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强。皮内细胞的VEGFR2表达水平,带动EA与MS指标水平变化,两者间呈正相关,但不受微血管密度影响。周细胞包裹指数提高,MS指标水平则下降。从恶性肿瘤入手分析,其血流量与rAUC,比良性肿瘤高,但Ve比良性肿瘤低,都是肿瘤鉴别相关指标。恶性肿瘤的血流量,比其他类型肿瘤更加丰富,且滞后时间短。转移后的肿瘤,Dt水平更低,且Kep、IAUC60值更大。同时治疗后的Kep、Ve值,比治疗前高。除此之外,该检查技术,对治疗早期反应评估效果确切,肿瘤抗血管生成干预方法,是早期反应评估,在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2 DWI临床应用
DWI属于平面回波成像手段,运动伪影去除效果,以及成像速度与有了进一步提升。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发现恶性肿瘤囊性成分,其表观扩散系数,比浆液性囊腺瘤,以及囊肿的低,但与浆液性囊腺瘤比较差异不明显,推测与浆液成分含量有关,包括核酸、蛋白与糖等成分。与此同时,表明了该检查技术,在囊液构成中的分析价值,为病变良恶性鉴别,提供了价值依据。除此之外,表观扩散系数,在良恶性病变之间,也多有不同;恶性肿瘤的系数值更低,推测与囊液坏死组织,以及炎性介质,对水分子扩散抑制有关;对此,也表明了表观扩散系数的应用局限性。在临床研究中,易受血管通透性,以及囊液成分,或是组织学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对此,还需增大样本,提高研究结果明确性。
从DWI信号入手分析,尤其是良性肿瘤,包含的内膜异位囊肿,以及成熟畸胎瘤等多种类型病变,同时易受角质与脂肪等物质影响,导致信号相对较高;与此同时,表观扩散系数下降,但高于恶性肿瘤,尤其是上皮性肿瘤。若不受各种类型病变影响,可有效反映良恶性肿瘤间的区别。研究发现,超过60%的交界性肿瘤,主要呈中低信号,而超过90%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呈高信号。DWI诊断卵巢肿瘤,其准确率与灵敏度相對较高,分别超过了90%,表观扩散系数值在1mm2/s左右,还需加大样本数,从而对表观扩散系数展开规范研究。
3 MRS临床应用
活体MRS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活体组织状态下,组织代谢的无创定量分析,在强磁场作用下,各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峰值不同,以此实现对代谢产物,以及化合物的定量分析。MRS分为多种方法,其中氢质子、磷磁共振波普最为常用。氢质子磁共振波普,在盆腔波谱中,代谢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胆碱,作为细胞膜标记物,自身的代谢合成,与肿瘤细胞繁殖同步,两者间存在正相关。通过分析胆碱浓度,可了解肿瘤细胞膜活性。尤其是恶性卵巢肿瘤,胆碱水平相对较高。但良性肿瘤,不存在胆碱峰。二是乳酸,恶性肿瘤的囊液中,乳酸峰升高,盆腔脓肿也可见,对盆腔肿瘤鉴别意义重大。但反映了无氧酵解代谢路径,作为常见代谢物,与胆碱的作用点不同,胆碱存在于实性肿瘤,而乳酸存在于囊性组织内。除此之外,还包括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脂质等代谢物,在肿瘤性病变中,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反映肿瘤生物学特征、行为,未来还需加强对固定浓度代谢物,以及精确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此提高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4 总结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细节方面,优于CT等检查技术,但诊断早期肿瘤,尚无可行性的特异性手段,还需加强肿瘤分子水平变化方面的研究,有效诊断早期卵巢病变,实现早发现与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于金萍,王振祥.磁共振应用于卵巢肿瘤中的影像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40-41.
[2]乔永明,谢朝阳,代瑞.磁共振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在诊断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1):82-86.
[3]尹小远,王艳.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3):155-156.
[4]秦全波,宋涛,王保茎.CT和磁共振成像在卵巢肿瘤定性 分期 侵袭和转移中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03):202-204.
[5]袁艺芳,陈东.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07):1043-1046.
[6]袁艺芳.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在卵巢肿块中的临床应用[D].西南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