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时”制宜,创造价值

2019-04-30王建峰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学习生活

王建峰

【摘要】课余生活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总体上是比较“丰富”的,种类繁多的内容占据了孩子课余时间的大部分。这些课余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笔者通过对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从学校、家庭、学生、社会等多层面出发,因时制宜,让课余时间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剩余价值”。

【关键词】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是指在规定的课程结束后自由安排的私人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它主要包括平时的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学校教育以外的时间。本文将围绕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及双休日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方案,让课余时间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剩余价值”。

二、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

当今时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掀起了一股“减负”的热潮,使学校的课业负担逐渐减轻,小学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课余时间在客观上呈明显增多趋势。然而,随着学生升学竞争带来的逐渐加大的学业压力以及电子网络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机构和电子网络产品正不同程度地“侵占”着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包括种类繁多的课外学习拓展,如数学、写作、英语等各种课内学习辅导,也包括音乐、书法、绘画、体育等各种才艺培训,还包括上网、游戏等各种娱乐生活。这些课余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重点调查研究学生的课余时间,从中寻找到科学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的策略。

三、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影响

根据对本市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分析发现,课余时间的安排对于学习、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课余时间”像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安排适当,获益匪浅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的休息、愉悦地生活,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去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充分去发展自己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广泛阅读,丰富内涵发展

如今,“读书”在我国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较好的风尚。社会上有“全民读书日”,学校里有“校园读书节”,各种读书活动丰富多彩。但这些活动往往有的只停留在“活动”层面,并没有很好的延续性和拓展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指导学生每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内涵发展,还有助于其语文学业水平的提升。

2.课外辅导,提升学业技能

当下社会,校园的学业负担在逐渐减轻,但社会上的“课业负担”排山倒海而来,这些辅导机构鱼龙混杂,都打着“提升学习成绩”的旗号,着实是吸引了广大家长的眼球。如果家长能根据孩子学习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正规辅导班,并有效地利用起来,还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学业能力进步的。

3.艺体熏陶,增添生活乐趣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社会上各种音乐、美术、体育、机器人等培训机构的出现,为孩子们学习各种兴趣爱好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如果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文体兴趣加以培养,不仅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还能学会一些才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把握当下,促进未来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也有人说:“把握住了时间,谁就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有助于其在那一阶段的学习、生活的成长。学生也终将长大成人走进社会,走上各种工作岗位。如果能将惜时、用时的好习惯保持下去,对学生的成长来讲将是受用终身的。

(二)安排失当,危机四伏

1.课余时间安排单调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相对单调,每天放学后的課余时间基本是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读书、休闲娱乐等事。而其中的作业只能算是保证完成而已,许多学生的读书也只是浮光掠影,并不能真正达到效果。学生双休日的时间基本都被各种课外培训机构填满,有些学生的周末甚至于在几个培训机构之间“疲于奔命”,很少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得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阻碍了其自身进一步的良性发展。

2.课余时间被“无意”浪费

时间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在晚7点半之前完成作业,而之后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除了部分用于读课外书,多数则被用于娱乐、睡觉或漫无目的的消耗,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孩子将时间浪费在电子网络产品之中,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反而会带来身体健康、心理成长等多方面的危害。

3.家长盲目跟风,加重学业负担

当下,国家提倡减轻学生的校内学业负担,许多学校也是这么执行的。面临着社会上如此严峻的升学压力,许多家长存有“孩子必须上名校、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等心理,家长并不敢“减轻自己孩子的学业负担”,生怕自家孩子学少了掉队。社会上雨后春笋出现的形形色色辅导机构的大肆宣传,许多孩子在校内确实减负了,但到校外则背上了“更重的学业”负担。

四、全面谋划,因时制宜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上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十分充足的课余时间,有的甚至将大量的时间白白耗费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等各方面的相对薄弱,这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方式,促进其良性综合发展。

(一)学校重视教育,提高课内效率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的引导,同时做好家长的沟通和积极引导。

1.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课后补习的需求。

2.各位科任老師合理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在“质”和“量”上给予充分保证,真正地实现“轻负高质”。

3.有效组织各类文体艺术活动,将科学开展课余生活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二)社会参与监管,净化课余环境

应对家长亟须孩子“提高成绩”的心理,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 、鱼龙混杂的辅导机构。尤其是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不顾学生的学业质量,大肆敛财,导致一些家长花了冤枉钱,既耽误了孩子课余时间,孩子的学业成绩也得不到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面对市场上的各种教育机构加以审核鉴定,坚决封杀“不良培训机构”,还孩子们一片学习的“净土”。

(三)家长转变观念,营造轻松氛围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急于求成、违背教育发展及孩子成长的规律,否则既耗时又费财,还耽误了孩子的发展。科学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能认识并遵循教育的原则和规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家长首先要重视孩子关于课余时间观念的确立,做好孩子课余时间分配方法的指导,帮助孩子共同规划使用放学后及双休日的课余时间。家长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家长主观上的替代与包办。

(四)学生自我调节,强化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主观上对于课余时间的认识与安排也很重要。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合理安排时间,并充分利用好时间。

2.自觉杜绝电子网络时代各种不良物质的影响,远离电脑手机网络游戏。

3.在学校课堂学习时,认真听讲,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尽量课内的问题在课内解决,不要拖到课外。

4.学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学生在参加课外辅导机构时要认真学习,不能让家长的“心血”白流。

学生只有学会自我调节,充分认识到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强化自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在课余时间中创造“价值”

课余时间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当下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只有从学校、家庭、学生、社会等多层面出发,因时制宜,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创造“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积极的引导。让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成为小学生必备的生活素养。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学习生活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欢乐的课余时间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