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和地铁是如何运行的
2019-04-30豌豆皮
豌豆皮
随着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人们的行动也越来越依赖交通工具。每一个城市都会为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公共交通服务越发达的地方,人们的出行也就越环保和方便。
我们平常在城市里最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电车、地铁列车和轻轨列车。公共汽电车在普通路面上行驶,属于地面公交系统;地铁列车在地下的轨道上行驶,轻轨列车在地面或高架桥上的轨道上行驶,它们属于轨道交通系统。和私家车相比,公交车、地铁和轻轨在同样的空间中能够运送更多的乘客,因此效率更高,平均每一位乘客所消耗的道路资源和能源也更少。现在,世界各大城市都在努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倡导绿色出行,以改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情况。我国也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方向,正在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
公共交通的第一道安全屏障:驾驶员
公共交通系统每天要从清晨运转到深夜,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许多城市开行了夜班公交车。在有的城市,地铁24小时运行。因此,公共交通系统的员工,工作的作息和一般人很不一样。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需要格外认真对待,工作压力也非常大。
在公交公司中,除了管理人员之外,员工主要是驾驶员、调度员和维修人员。我们平时打交道最多的是驾驶员。公交车驾驶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他们需要考取专门的公交车驾驶证或者更高级的大客车驾驶证,再经过实习考核,才能持证上岗。现在,许多公交线路实行了刷卡或投币的无人售票运行,驾驶员往往还需要维持车内秩序,工作任务就变得更重了。
公交车在常规路面上行驶,需要频繁地在路边停靠,车站附近人多、车多,路况复杂,驾驶员需要全神贯注观察车内外的情况。公交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面临生命威胁的不仅是车上的乘客,还有车外的行人。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千万不能干扰驾驶员,也尽量不要遮挡住驾驶员观察车外的视线。
公共交通调度的门道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城市里不同路段的出行需求和路面拥堵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条线路的出车数量和发车时间,尽量让每一辆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就是调度员的工作。车辆的调度其实是一个统筹学问题,需要用计算来解决。以前,调度员依靠驾驶员出车后的反馈和交管局的交通信息来做出调度。现在,许多城市的公交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乘客刷卡的数据也能很快反馈回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调度和优化。“智能公交”也能弥补以前公交车等车难,等车的乘客不知道下一班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的缺点。许多手机APP都能帮助出行的乘客规划换乘路线、计算出行时间。
轨道交通:更高效,也更复杂
公交车在路面行驶,除了设置专用道的快速公交(BRT)之外,都需要与其他车辆分享道路资源,时间上不容易控制,很难做到准时准点。在这方面,轨道交通就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轨道交通不占用路面资源,能够更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和地面公交相比,轨道交通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地铁的修建还受制于每个城市具体的地质条件。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比地面公交晚,但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努力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到2017年底,我国内地有31个城市已经开通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还有5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中。
千万别小看轨道交通系统,它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又专业的运行系统,需要许多不同方向的专业人才和严密精确的组织能力,才能建造和维持运营。现在,许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相关专业,为轨道交通行业定向培养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五大系统所需要的人才。
不光是地铁和轻轨,城际列车、动车和高铁等所有轨道交通方式都以这五大系统为基础。其中车务段负责列车的运营、管理车站、监控列车的运行,我们搭乘列车时会遇到的工作人员,除了司机之外大都属于这一系统。其他的几个系统都是我们不会直接看到的“幕后英雄”:机务段负责机车的运用、整备和检修,也就是司机和修理人员;工务段负责列车线路的保养和维护;电务段不是负责电力的,他们负责的是通信信号的准确和畅通;车辆段则是车辆停放和维修、保养的场所。
Link
我国的交通运输部在2015年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技能和素质要求》等行业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地铁、轻轨和单轨)驾驶员、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的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上岗要求和继续教育规定。要培养一名成熟的地铁司机,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轨道司机也有安全任务
一名地铁司机的一天,从“出勤作业”开始。司机需要早早来到备班室,查看作业流程,做好工作准备。然后,司机来到车辆段,检查、整备停留在这里的列车,按照规范流程确定列车状态正常。做好这一切之后,列车就可以“出库”,开始一天的运行了。地铁最早的早班车一般是在五点左右,前面这些工作,都必须在早班车发车之前完成。
地铁列车在正常运行的时候,采用的都是自动驾驶模式,由信号控制列车的启动、牵引和制动,不需要司机操作。不过,司机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列车的工作状态,随时准备好处理突发情况。另外,列车在每一站的开关车门,一般是由司机在观察站台情况之后手动做出的。当车门上的指示灯闪烁,发出“嘟嘟”提示音的時候,就是车门即将关闭的时候。在这种时候,还没能上下车的乘客就不能再抢上抢下,以免被车门夹到,造成意外。
轨道交通的调度
地铁和轻轨列车的发车间隔并不是固定的,高峰期车次密集,错峰时间车次就相对稀疏一些。这是通过控制中心的行车调度控制的。行车调度根据每条线路的实际情况,通过信号控制列车的运行。在高峰期,行车间隔可以做到只有短短两分钟。在这样紧密的距离下运行,需要每一个环节的精密运作。如果列车运行发现意外状况,比如轨道上有障碍物,司机会紧急停车,马上向控制中心汇报。这种时候,控制中心就会马上改变后方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免车辆相撞。
许多城市拥有不止一条地铁线路,不同线路之间需要换乘。换乘常常需要走许多弯路,就算路线比较便捷,也会设置各种限流措施,让人们没法很快来到下一个月台。这不是设计师在故意刁难,而是需要控制人流的速度,以免高峰期过于拥挤而发生意外。一些城市还在价格上设置了时段优惠,鼓励人们错峰出行。但高峰期的拥挤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更多的线路和更科学的路线规划方案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