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4-30李卓
李 卓
(大连市解放军210医院(大连市北海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食管裂孔疝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进入胸腔所引发的疾病,以膈疝为临床常见类型且其发病率高达90%,是典型消化内科疾病,并且其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或无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疝囊大小及食管炎症间不存在密切联系[1-2]。同时,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可同时存在或分别存在。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食管裂孔疝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且年龄越长临床症状越复杂,其诱发机制与先天性因素、创伤性裂孔疝、手术后裂孔疝及腹压异常存在着密切联系,轻者疼痛、嗳气及上腹饱胀,重者胃内容物上反及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收治于我院外科9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2岁,中位数年龄(45.5±1.8)岁,中位数病程(6.6±1.8)个月;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2岁,中位数年龄(45.1±1.3)岁,中位数病程(6.9±1.7)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经胸腹部CT确诊为Ⅱ、Ⅲ、Ⅳ型食管裂孔疝且主诉症状明确。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即:实行全身麻醉插管术前放置胃管,取仰卧位以上腹部正中15 cm处为手术入路,还钠疝内容物予以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缝合膈肌脚,术中予以胃底折叠术抵抗反流症状或予以改良术式,关闭腹腔。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即:实行全身麻醉插管术前放置胃管,选择5孔穿刺法取头高脚低位以肚脐上部为手术入路开放射状切口,穿刺后建立气腹控制其压力为12~13 mm Hg插入10 mm套管针,放置腹腔镜观察腹腔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以左侧锁骨中线肋弓下3厘米处为放置12毫米一次性套管针的主操作孔,以剑突下5 cm处为放置5 mm套管针的副操作孔,还钠疝内容物后先予以食管孔裂疝修补术缝合膈肌脚,术中予以胃底折叠术抵抗反流症状或予以改良术式,关闭腹腔。
1.3 判定标准: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存在疼痛不适、胃胀反酸及二次复发等术后并发症[3-4]。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指标来看,对照组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48 75.31±10.51 8.31±2.15 125.81±53.13观察组 48 62.17±10.23 5.16±1.39 65.12±31.21 t - 9.582 9.841 12.493 P -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经对比,对照组疼痛不适5例、胃胀反酸3例、二次复发1例,总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疼痛不适1例、胃胀反酸0例、二次复发0例,总发生率为2.08%。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8.75%及2.08%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不常见消化内科疾病,食管裂孔疝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或无症状,其症状严重程度与疝囊大小及食管炎症间不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可同时存在或分别存在。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食管裂孔疝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且年龄越长临床症状越复杂,其诱发机制与先天性因素、创伤性裂孔疝、手术后裂孔疝及腹压异常存在着密切联系,轻者疼痛、嗳气及上腹饱胀,重者胃内容物上反及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临床以胸腹部CT、消化道造影、胃镜及X线片为确诊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手段[5]。同时,内科治疗食管裂孔疝以消除疝形成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减少胃酸分泌及促进食管排空为主要方法,涉及睡眠体位、日常饮食、控制体质量及减轻腹压等方面内容,以达到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的目标。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以复位疝内容物、修补扩大膈肌脚缺损、切除疝囊及预防腹内脏器再次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为主要目标。单一性膈肌脚缝合术是过去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方法,相关数据显示其二次复发率高达40%表明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并且现代医学认为缝合膈肌脚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重要环节。相较于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历经切除过程且腹腔镜下图像可随意放大实现狭小空间内进行复杂手术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等鲜明特点,能明显改善术前反流引发的呼吸道症状。此外,目前胃底折叠术可分为Belsey、Dor、Toupet及Nissen等术式,以改良Nissen及Nissen为临床常用术式,Nissen术式游离胃底离断部分胃短血管且自食管后方向前包绕食管于食管前缝合胃浆肌层,能明显降低术后胃胀气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过程中,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