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

2019-04-30周泉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轻症胰管胰腺炎

周泉生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所致,发生局部的炎性反应,或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功能改变的疾病[1]。急性胰腺炎一旦发生为重症胰腺炎,将导致胃肠道血液低灌注引发麻痹性肠梗阻,还可引发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2013年颁布的新亚特兰大分类,并结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新增局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可依据CT或MRI的成像不同判断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症状[3]。与CT比较,MRI的不同序列在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上能显示出胰腺内部和胰腺外周的出血灶及胰周渗出、胰周液性聚积物等显示,其缺点在于,如胰周感染出现肿胀、积气、脂肪组织等情况,其成像效果不如CT[4-5]。基于二者的优缺点,笔者认为CT联合MRI能有效判断急性胰腺炎,为临床诊治提供快速、有效的参考。现以18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CT、MRI联合诊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于本院放射科进行摄片的急性胰腺癌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如下:①年龄18~65周岁;②发病时间≤2周;③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亚特兰大修订版”中有关AP诊断标准;④均进行CT及MRI等检查。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严重其他脏器衰竭,或合并恶性肿瘤等疾病。收集185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0例,年龄18~65岁,平均(37.7±1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75 h,平均(23.7±6.9)h;腹内高压:Ⅰ级为52例,Ⅱ级为87例,Ⅲ级为30例,Ⅳ级为16例。疾病重症程度:重症急性胰腺炎102例,中度急性胰腺炎83例。发病诱因:胆源性101例,高脂血症56例,酒精性20例,特发性8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立即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积极抗休克,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根据病情选择影像学检查。CT检查方式如下:进行CT检查前嘱患者禁食水4 h。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分析,扫描层间距10 mm,层厚5 mm,层距5 mm,嘱患者平卧位,从肝部开始扫描,至肾脏下。平扫完成后予以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入300 mg/mL的100 mL对比剂碘海醇,注入速率4.0 mL/s,行双期增强扫描。MRI检查方式如下:采用GE Signa 1.5 T核磁共振仪,层厚5 mm,层间距1.0 mm,检查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序列T2WI、T1WI、MRCP及弥散加权成像。通过8通道体部线圈获得横断位、冠状位等图像。增强扫描采用MR专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轧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流速2~3 mL/s。

1.3 图像处理及观察结果:所有图像至少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对诊断的意见不一致时可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统一。统计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并与CT联合MRI的诊断效能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7.0及Excel表格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以CT联合MRI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的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70.0%,准确率为81.08%。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2.2 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与临床实际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的阳性率、准确率均显著低于CT联合MRI诊断的阳性率、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n(%)]

2.3 两组成像结果及特点比较:185例患者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1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2例。CT诊断为轻症109例,重症37例,准确率依次为89.9%(98/109)、94.6%(35/37)。CT联合MRI诊断为轻症138例,重症37例,准确率依次为%97.8%(135/138)、100.0%(37/37)。CT表现为:①胰腺形态表现为腺体体积弥漫性增大,轻症胰腺边缘较毛糙,重症胰腺边缘较光滑。②胰腺实质区密度减低,平衡期及延迟期呈中度逐渐强化,CT密度高于同层正常胰腺组织。③CT未见明显胰管狭窄,也未有腺管扩张。④平扫时CT显示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动态增强时无强化。⑤胰外可见不同程度的向心性狭窄,或伴淋巴结肿大。MRI表现:①胰腺形态表现为失去正常的“羽毛状”形态,但可见胰头局部肿大,体积弥漫性增粗。②MRI平扫显示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时显示动静脉期的MRI信号降低,DWI序列呈高信号。③胰管改变 可见少数患者胰管不同程度和不规则狭窄。④胰周可见增厚的“包鞘样”结构环绕,在T1WI、T2WI为略低信号。⑤胰管胰腺段向心性狭窄,胰头可见肿大淋巴结,并均匀强化。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引起感染、腹膜炎等多种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差[6]。早在1985年,Balyhazar等提出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标准,根据胰腺和胰周的改变程度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者,其病情越严重,且D、E等级患者常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7]。根据CT成像系统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予以评估,常认为是一种较为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查手段,还能协助临床明确胰腺炎类型、坏死程度、胰外渗液的范围等;其局限性体现在对胰腺肿大的评估、胰周炎性改变和胰周积液等区分不明确[8],且与阅片者的技术明显相关,因此仅依靠CT成像来判断急性胰腺炎存在一定的误差。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间质炎症和胰腺组织出血性坏死,轻症患者的MRI可见胰腺间质充血、水肿,胰腺体积肿大[9],重症患者的MRI可见胰腺组织坏死、腺泡及小叶结构破坏,胰液外溢、血管破坏[10]。另外,局限性体液聚积被炎性纤维包膜包裹,可形成假性囊肿,但MRI采用的是容积扫描,本身就具有更快的图像采集速度和更高的分辨率,不仅能克服患者因呼吸造成的伪影,其增强扫描时能清楚显示假性囊肿及胰腺的液化坏死区、出血灶[11-12]。但单纯的MRI与CT在明确急性胰腺炎方面无明显的优越性,但对高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二者诊断的结果联合观察,并分析与单独使用CT时的诊断效能。185例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2例。CT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9.9%、94.6%,CT联合MRI准确率依次为%97.8%、100.0%,二者准确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检出结果与临床诊断比较,CT的阳性率、准确率均显著低于CT联合MRI,充分说明CT联合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优势高于单独使用CT。另比较MRI与CT成像,在胰腺方面相似,均表现为肿大,但MRI在胰管、胰腺实质、胰外改变等方面略有不同,通过T1WI、T2WI信号高低不同不尽相同,故MRI联合CT的成像特点综合判断急性胰腺癌的不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综上所述,CT联合MRI较为全面的判断胰腺的形态、胰腺实质、胰管、胰管、胰周等变化情况,为临床有关胰腺的病情及病理变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轻症胰管胰腺炎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