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孢素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4-30耿素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孢素障碍性白细胞

耿素红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血液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骨髓再造功能衰竭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明确,危害极大,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非重型、重型、极重型三类[1]。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治疗难度较大,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2]。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对收治的部分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给予环孢素A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病例总数为60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7.5±1.1)岁;病程1~8个月,平均(4.8±1.0)个月。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11岁,平均(7.4±1.0)岁;病程1~9个月,平均(4.9±1.2)个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上述资料的差异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评估,得出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口服司坦唑醇治疗,每天3次,每次3 mg,所用药物为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30238。实验组患儿口服环孢菌素A治疗,每天2次,2 mg/(kg·次),所用药物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101034。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环孢菌素A的血药浓度,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将血药浓度控制在200~400 μg/L。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6个月,在治疗期间未经医师允许不得使用其他药物,如出现感染可给予抗生素,出现严重贫血可适当输血,出血明显者可给予止血药[3]。

1.3 评价标准

1.3.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治愈:女性血红蛋白高于100 g/L,男性血红蛋白高于120 g/L,血小板计数在80×109/L以上,白细胞计数在4.0×109/L以上,在1年内未出现复发; 显效:女性血红蛋白高于100 g/L,男性血红蛋白高于120 g/L,血小板计数在35×109/L以上,血小板略有增长,在3个月内病情趋于稳定;有效:患儿出血、贫血等症状显著改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30 g/L以上,且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患儿症状、血象均未得到改善[4]。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1.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对比:统计学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5]。

1.3.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统计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发生牙龈增生、肝功能损伤、手震颤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和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患儿的实验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并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值和χ2检验,在P<0.05时可见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儿30例治疗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7%,较对照组30例24例有效(80.0%)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但实验组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含量(g/L) 白细胞计数(×109/L) 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42±8 134±14 0.77±0.13 4.10±0.81 36±5 130±11对照组 30 41±9 116±17 0.75±0.10 2.95±0.25 35±5 128±12 t-0.455 4.477 0.668 7.430 0.775 0.673 P-0.651 0.000 0.507 0.000 0.442 0.504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电离辐射、药物因素、化学毒物、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出血、贫血、感染,其危害较大,一经确诊需及时治疗,临床上一般采取骨髓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6]。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受到广泛关注。环孢素A属免疫抑制类药物,可有效阻断神经钙蛋白的生物活性,抑制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使骨髓造血系统的免疫抑制效应得到明显改善,提升造血功能。司坦唑醇属同化激素,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从而促进骨髓造血,但起效较慢,用药周期长[7]。本次研究证实,环孢素A较司坦唑醇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更佳,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两组上述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较高,血小板计数接近,P>0.05,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刘英等[8]的研究结果。可见,环孢素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患儿接受度高,医师、患儿家长对这一治疗方案评价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由上可见,环孢素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环孢素障碍性白细胞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白细胞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胶囊以及软胶囊的溶出度分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环孢素A的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