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4-30邱静俞建顺张洁桑怡刘庆生
邱静 俞建顺 张洁 桑怡 刘庆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理是从黏膜慢性炎症、腺体萎缩、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逐层进展。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1]为胃癌前病变,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进展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对其前期干涉是防控胃癌发生的重要方式。动物实验表明益气活血方对MNNG诱导大鼠胃黏膜过度增殖的细胞失去活性,可以部分逆转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可通过降低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IL-6、IL-8水平,减少致炎因子从而使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受到抑制,使p16上调达到防治胃癌前病变的目的[1-2]。本文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CAG 伴IM和/或Dys的患者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30~68岁,平均46.6岁。病程6~32个月。CAG16例,伴IM 36例,伴轻度Dys 1例。所有患者治疗24周后均复查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CAG伴IM 和/或Dys的患者;(3)近4周内未曾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4)符合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气虚血瘀型;(5)无明显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6)志愿受试并能合作者。排除标准:(1)有胃部手术史者;(2)已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等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5)未遵医嘱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予益气活血方颗粒剂(党参、黄芪、砂仁、三七、全当归、佛手、莪术等),早晚餐后各1次,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于4周内复查胃镜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治疗期间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及抗生素等影响治疗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如胃脘疼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变化。(2)所有患者治疗后于4周内复查电子胃镜:观察胃窦部黏膜颜色改变、血管透见性和黏膜表面颗粒样增生情况,并于病变位置取活检。(3)病理组织学:按常规取胃窦、胃角或胃体部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常规HE染色,同一高级职称病理科医师进行病理学诊断电镜观察,并进行病理分级,标准如下:黏膜慢性炎(无固有腺体数减少或肠化);萎缩性胃炎(固有腺体减少);萎缩轻度肠化(固有腺体数减少并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萎缩伴中度肠化(固有腺体数减少并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2/3);萎缩伴重度肠化(固有腺体数减少并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2/3);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4)14C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14C呼气试验检测Hp的数值。(5)安全性指标:开始治疗前1周内和治疗结束4周内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患者治疗后胃脘痛改善率,腹胀、纳差率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x±s)
2.2 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 治疗后胃黏膜厚度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不典型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比较(x±s)
2.3 治疗前后14C呼气Hp值比较 患者治疗后14C呼气Hp值(112.07±35.60)明显低于治疗前(208.73±7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安全性分析 所有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AG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多认为与Hp感染、胃黏膜屏障功能、饮食、免疫因素等有关;根据其临床症状将CAG归属于祖国医学“胃痞”“胃痛”等范畴,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迁延,总体属本虚标实。中医药在预防CAG进展为胃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早期控制和逆转CAG并减少胃癌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热点。CAG发病与外感六淫、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和劳累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CAG发病的关键在于脾胃虚弱,脾胃位居中焦,脾胃虚弱致中焦运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致气滞,血行不畅致瘀;病久不愈,气血生化不足,因虚致瘀。如“胃病久发,必有聚瘀血”,虚证贯穿疾病全程,依“虚则补之,久病入络”理论,治则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对本病的治疗,其他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如益气健脾法、化浊解毒法、清热祛湿法等临床上治疗CAG也收到良好效果。
在自拟复方中药益气活血方颗粒剂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补气行血,体现“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的特点,砂仁醒脾和胃,三七、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佛手、莪术理气破血,上述药物合用,体现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现代药理证实方中多味中药具有抗癌细胞、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党参[3]在抗氧化、抗胃溃疡、抗癌等方面功效显著;李祎群等[4]研究发现,黄芪在改善CAG大鼠胃黏膜功能及炎性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砂仁[5]具有消炎、抗氧化及调节植物神经等作用;三七[6]、当归[7]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及抗肿瘤等方面作用明显;佛手[8]现代研究证实有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及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作用;莪术破瘀行气,现代药理研究[9]证实莪术能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可抑制NF-KB信号通路调节作用,使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在起效过程中失活,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本资料表明,在临床症状方面,患者胃脘痛、腹胀、纳差率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胃镜下胃黏膜病理组织如胃黏膜厚度及14C呼气Hp数值显著改善(P<0.01);病理组织学上的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改善(P<0.05);CAG在临床症状上如嗳气、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的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表明益气活血方颗粒剂在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14C呼气Hp数值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