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04-30陈志辉刘静乐丽娜唐建红何奕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功能

陈志辉 刘静 乐丽娜 唐建红 何奕峰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1]。脑梗死的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1]。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营养神经、减轻神经髓鞘水肿与帮助神经修复的作用[2]。有相关研究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因其分子量大不能穿透血脑屏障,故不能有效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在脑梗死急性期,因缺血缺氧病变,脑血屏障破坏,这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直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中枢神经细胞作用。作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39~80岁,平均(66.06±9.32)岁。其中脑叶梗死37例、辐射冠区梗死19例、脑干梗死24例、基底节梗死49例。合并糖尿病26例、心房纤颤4例、高血压病103例。对照组:男76例,女44例;年龄38~80岁,平均(66.47±9.43)岁。其中脑叶梗死26例、辐射冠区梗死15例、脑干梗死22例、基底节梗死56例。合并糖尿病28例、心房纤颤7例、高血压病95例。两组发病年龄、性别、脑梗死部位,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WHO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 72h;(3)年龄 18~80岁 ;(4)第一次诊断脑梗死,或有脑梗死病史,但无明显后遗症,mRS评分在 0~2分;(5)NIHSS评分 1~22分,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头颅影像学,如头颅CT、头颅MRI明确为脑梗死患者;(7)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本人无法签署的,由法定代理人执行签署。排除:(1)诊断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者;(2)已给予溶栓或血管内治疗者;(3)头颅影像学证实颅内出血性疾病:硬膜外、下血肿,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后并发再出血者;(4)重度的意识障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1a意识水平的项目得分>1分;该卒中患者病因为脑肿瘤、外伤、血液系统疾病等的;(5)合并有影响疗效判定的疾患,如:精神类疾患、肢体功能障碍、痴呆、严重帕金森病等不能配合者。(6)合并全身状况不良,如:肝功能障碍(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肾功能障碍(肌酐值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预期寿命≤3个月者;(7)影响卒中预后的合并症,如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或即使未治疗有恶性肿瘤疾患者;(8)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妊娠;(9)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8μg/次,1次/d肌肉注射,共治疗10d。对照组:基础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其他营养神经药物(如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ATP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3-5]、Barthel指数、改良的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独立生活水平、生活自理能力。

1.4 疗效评价 拟定疗效评定标准[6]:(1)基本好转: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不需要他人帮助,NIHSS评分在治疗10d后比入院时降低91%或完全恢复。(2)部分好转 :基本生活自理可以,部分需他人协助下完成,NIHSS评分在治疗10d后比入院时降低46%~90%。(3)有好转:虽需他人照顾,但NIHSS评分在治疗10d后比入院时降低18%~45%范围。(4)无好转或无效:NIHSS评分在治疗10d后比入院时降低幅度≤1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 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情况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幅度、Barthel指数升高幅度、mRS评分降低幅度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观察 治疗中,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入院第0~3天及治疗第(10±2)d均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肌酶谱、凝血全套、12导心电图等,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证实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安全。

3 讨论

对于就诊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患者,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较大帮助。在急性脑梗死病变过程中,形成局部脑缺血,分周围脑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c penmbra)和中心坏死区。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前提是能通过各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该区血流,血流恢复后,功能相应得到恢复,如通过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但在恢复过程中,可产生对脑组织有害物质,如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自由基(free radical)、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再灌注损伤等一系列缺血级联反应,继续造成脑损害[7-9]。如能在有效药物干预下能清除减少这些毒害物质,则对后期功能缺损症状预后有较大帮助。正常情况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在正常神经细胞和神经基质中表达较高,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当脑梗死病变形成后,BDNF在机体中的含量下降,其保护神经细胞作用下降,导致局部酸碱失衡[10],因此若人为干预BDNF在机体中含量,保持一定水平,加强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对神经功能预后亦有较大帮助。

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沉降系数为2.5S、大分子量的生物活性蛋白,是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有减轻神经细胞髓鞘肿胀、营养神经作用,也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降低钙超载、影响钙通道的激活、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等作用。能帮助清除恢复过程中的一部分有毒害性物质,防止再发脑损伤[12-13]。但未应用于中枢神经,因为中枢神经有血脑屏障,鼠神经生长因子不能透过。但当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或受到损害时,其阻拦功能丧失。在脑梗死的急性期,严重缺血缺氧的病理改变,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功能部分受损,这时mNGF消除其阻碍,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弥补脑梗死病变形成后BDNF在机体中含量的不足。且一旦mNGF进入中枢神经,除弥补BDNF的含量,还能选择性地与酪氨酸激酶受体和p75受体结合,起到营养中枢神经及帮助神经损伤修复,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亦有较大帮助[9-10]。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中枢神经细胞有利,起到保护、促进自我修复、明显缩短降低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本资料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3.3%,观察组有效率为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0d,NIHSS量表、mR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随访,mR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有积极改善作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药物应用安全。

猜你喜欢

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功能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