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与学方法的转变
2019-04-29周会锦
周会锦
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就要改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现阶段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不敢大胆放开手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是由教师自演自导,没有把主动性还给学生,害怕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提前预习,认为学生提前懂得和掌握知识,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对现代学习方式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教师没有指导如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上没有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另外,教师没有把握学生内心,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学生对知识没有很好的体验和感悟,也让教师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沟通交流.
二、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教师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即使在表面上学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会走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会真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知道操场设计的秘密,学校的操场是长方形,并且长和宽都是整十数;操场的周长是160米,你能根据以上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吗?”
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一次次分析,讨论数量关系,不仅得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发现:长方形周长一定时,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最大值是在长和宽相等的时候(正方形).
在学生探索、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学生还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了数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教师教的方式不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就没法转变.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因此,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啟发式教学更侧重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寻找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然后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小学数学中使用线段图进行相向而行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总长100公里,小明时速12公里,小王时速8公里,问多久小明和小王可以相遇.这个问题的确很好玩,但是学生却无法摸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刚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是一筹莫展.教师可以先画一段长度为1米的线段图,左边是小明,右边是小王,让学生去对着线段图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就有学生开始采用笨办法从两端一段一段地画线,结果得出需要五个小时的结果.
他们的答案被证明是对的后,更加有信心,继续深入研究,最终明白其实相向而行只需要将两个方向的速度合在一起看作一个速度就可以了,这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当浓烈,也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堂堂都要让学生“合作”一番,似乎没有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许多教研员和学校领导在评课时也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所以,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形式.我们在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注意实际效果,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然后教师设计出两点要求:
1.你认为这一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过去学过类似的知识吗?
2.学生自己做一个数位顺序表,说出它的用法.
学生通过预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基本能总结出数的读法.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一个要求,并把经验总结出来,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中展示学具,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利用它的.这样,学生参与了制作学具和总结学法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初步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小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思索、领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性格特点,使用引导式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手段,以学生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辅导,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以数学教材为教学基础,安排学生进行自发性的观察学习活动、思考学习活动、分析学习活动、实验操作学习活动和总结评价学习活动等.教师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既要将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也要控制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进度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留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对积极思考的行为、勇于发言和提出建议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支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颖.教师自主的内涵透视[J].教育学术月刊,2011(9):69-71.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3]高岩,张晓松.自主学习策略应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148-149.
[4]杜婉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