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思考
2019-04-29董胜兵
董胜兵
【摘要】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就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可以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
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定位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下,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是一个值得思考且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要维持、强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学好数学,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设合理情境,教学贴近生活.新课标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
二、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教学评价
(一)挖掘学科的育人功能
要结合教学,教育学生并使学生懂得:数学是一门完整、准确、逻辑严密的学科,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粗心,更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强调学习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二)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受重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比如,在学习秦九韶算法时,除了讲授算法的原理之外,作为教师必须挖掘隐含在其中的文化价值.
(三)关注学生学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学习或自学,并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成熟,还是不成熟的,哪怕是错误的意见和建议,均可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数学知识.教学中要遵循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发展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
三、落实“四基”“四能”,夯实数学基础
课程目标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課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调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把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激活创造性思维,更好地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活动,精彩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推动教学发展,有效落实“四基”.
四、引导学生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一)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数学语言可以清楚、简洁、准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养成乐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既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人类发展的应用价值.在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处处联系的.
(二)数学建模的教学
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总之,面对新课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没有思考,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思考探索,感悟数学的精髓,掌握新的技能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思考,不断总结,才能适应新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