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分析

2019-04-29尹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尹艳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意义,探析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路径:结合实际,健全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订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途径

历史文物遗址是国家宝贵财富,为实现历史文物遗址的文化传承效率,需要重视提高保护认识,要积极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以进一步确保相关工作有效开展,下面结合有效工作实践,对其进行几点分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意义

首先,要认识到民族文物遗址的历史价值。文物古迹是祖先在生产发展中遗留的产物,以不同的形式,将技术方法、机械设备等有效保存记录下来。祖先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形成时代文明,并以物质的形式记录下相应的文化财富。因此,民族文物遗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展现了区域内祖先活动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通过文物遗址保护,可充分了解历史、掌握民族发展轨迹;其次,民族文物遗址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便于研究民族文化历史与发展。民族文化以特殊物质的形式被保留下来,结合时代的特点被埋藏于地下,通过对文物遗址的保护,可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文化的多样性、特殊性、历史性,便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精神;再次,民族文物遗址的保护有助于推动对遗址的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便于传承文化。文物遗址保护与城市开发、旅游产业等密切相连。通过适当的处理可实现高效保护文化遗址同时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带动旅游事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任何开发利用都应当以保护文物遗址为基础原则,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统一,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收效。最后,民族文物遗址的保护,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通过文物遗址的形式向后人遗留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通过保护民族文物遗址,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铭记历史,培养爱国精神。

二、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策略

1、结合实际,健全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在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遗址保护工作时,第一,要重视文物遗址的治理与保护,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联合性、相互影响性,妥善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合理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融合性。文物遗址保护的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主次分明、保护重点、适度而行。坚持以实际为依据,合理科学的配置各种資源,充分利用不同资源;第二,强化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成立专门的保护小组,各部门积极配合依法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文物遗址保护机制,建立系统的文物遗址管理体系,落实文明保护、强化行政保护,保证文物遗址保护的有序进行。

对此,需要做到: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准则,加大资金投入,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利用平台广纳筹资,加强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合理计算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在政府预算中合理纳入相关经费,拓展资金获取、筹集渠道,以政府为示范,带动相关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组织,积极参与遗址保护工作,拓展融资范围,开展不同资源开发项目,在保护文物遗址的同时获取投资回报。第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广纳贤才、吸引专业人员,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提升职业人员职业素养。以公开选拔、招聘等形式,吸引高素质、专业硬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提升职业薪资,留住人才,组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再培训,不断了解前沿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进而打造一支专业强、技术硬、素质好的人才管理团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管理水平。

2、有针对性制订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措施

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历史文物遗址保护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措施,主次有别、突出重点,以提升保护的有效性。部分民族地区遗址位于新老城区交汇处,因此,要结合区域特点设置不同的区域保护策略。结合民族区域特点、咨询专家意见、对遗址进行科学规划,避免资源开发利用对文物遗址造成破坏、严禁破坏式开发模式,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要提升文物保护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历史文物遗址的特殊性,在尊重民族历史、民族风俗特点的情况下,保证对遗址恢复原貌、修复时注意凸显历史特征。此时,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发挥文物保护部门的作用,使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有效保护文物,进而降低文物保护工作量、减少文物资源利用对文物遗址的损耗。除此之外,要重视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教育工作的宣传,在发挥政府力量保护文物的同时,重视基层群众力量,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平台,扩展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为文物保护工作获取群众支持。对此可结合民族活动、重点节日等展开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制定针对性文物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在文物保护区不得进行爆破式、挖掘式、钻探式等破坏性作业,结合文物保护区的特点,必须要进行上述类型开发工作时,需要获取相关证明,确定文物保护的安全性,经过相关核定后,由人民政府批准,并征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才可开展工作。

第二,在进行文物保护控制时,需要对其内部建设工程进行把控,保证文物的原始风貌、尊重历史特点,保证民族特色。同时应当结合区域所属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性质,层层获取相关部门批准,保证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三,注意在保护范围控制设施的污染性,不得建设污染单位、设置污染性设施,不得从事或开展影响文物保护安全性、影响周边环境的相关活动。及时处理或限期治理已发生污染行为或污染设备。

第四,保证考古发掘工作报批手续齐全、由专业的单位进行考古发掘活动,保证手续批准由上到下层层到位,不得由私人、单位、个人肆意开发挖掘地下埋藏文物。

第五,强化对文物保护资源的宣传,重视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重视科研、利用科技,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性。

3、构建完善的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

第一,打造区域综合开发区。对少数民族地区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综合开发,可促进整体规模的有序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打造区域综合开发区是指在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开发其他产业,此开发利用模式适用于对城市周边地区遗址的开发利用。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多交错汇聚在城郊地区,当开发利用遗址资源时,会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影响城乡结合,进而影响遗址保护。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时,需要预先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此为基础合理规划整个区域,将遗址区域划分为外围中心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区等层级,将中心区设置为遗址保护区,实现对遗址资源的保护利用,适当展示保护成果。如:建设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就是对城市周边地区遗址的综合开发。

第二,建立遗址保护区。建立遗址保护区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开发所积累的经验,优化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对遗址及其周边情况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对行政区的合理划分。在构建遗址保护区时,要注意其管理职能相当于同级别的行政区管理部门,可实现對整个遗址区域内进行统一行政管理。综合比较可将遗址保护区设置在农村地区内,将农村地区遗址设为遗址保护区,其具有较大规模,与村庄、农田相呼应,在开发建设时,主要受到农业开发、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整体保护情况。在此类型遗址区域内,构建保护区可进行较小的行政区域划分调整,有利于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在此区域内进行管理体制变革,可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完成构建的遗址保护区,其具有完全行政管理能力,相关职能可相当于一级政府,因此具有一定的遗址资源保护能力、可有效调整土地利用方向,其方方面面的行政能力、执行能力、执行效率等都超过政府派出的同类型文物管理机构的相关效能。

三、结束语

总之,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十分重要,为进一步确保该工作有效开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并要深入实践,总结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从而促使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诚.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现状及对策[J].文化学刊,2018(09)179-182.

[2] 赖海震.如何发挥文物遗址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4)68-69.

[3] 赵强.陕西文物遗址保护展示的实践与发展探讨[J].文博,2015(04)95-98.

【作者简介】

尹 艳(1972―)女,汉族,包头土默特右旗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管理.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增强少数民族地区高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