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场会计档案管理
2019-04-29葛翠雨
葛翠雨
摘 要 会计档案是团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兵团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团場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2018年1月1日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施行,团场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新问题,团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为团场各级组织和个人提供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会计档案 兵团综合配套改革 措施
会计档案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会计核算材料。它是各单位档案的重要种类之一,也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开展财务分析、会计监督和改善机关、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2018年是兵团综合配套改革的开局之年,随着兵团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为实现团场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团场财政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记载着团场重要经济信息的会计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一、会计档案概述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它包含两层含义: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会计档案是重要的凭证和史料。
(一)会计档案的特点
1.外在形式多样化。会计的账簿,有订本式账(如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活页式账(如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卡片式账(固定资产卡片)之分。财务报告有文字、表格、数据等,纸张有8开、16开、A4。会计电算化形成的电子会计档案。
2.形成范围普遍性。凡具备单独会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3.档案类别稳定性。基本内容成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
4.材料之间连续性。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报告,这一会计六师是连续不能间断的。
(二)会计档案和文书档案的区别
1.产生领域不同。会计档案产生于各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经营资金活动或预算资金活动领域;文书档案产生于各单位党务政务管理及专业生产或经营管理领域。换言之,有资金来源,就必然有去向,也就必然产生会计档案。
2.形式不同。会计档案主要以凭证、账簿、报表等三种形式出现,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文书档案较多地公文形式出现,具有相对独立性。
3.立卷方式不同。会计档案主要以时间、形式特征进行整理立卷;文书档案则按年度结合问题立卷或以件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4.归档时间不同。会计档案应在会计年度终了,由会计机构整理归档并可自行保管一年,期满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文书档案则应在第二年的上半年完成上一年度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
(三)会计档案和会计资料的区别
会计档案是各单位在各项会计核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会计资料是各单位为学习通过收集和购买的各种公开或内部的会计出版物及复制品。
(四)会计档案的作用
1.为经济管理提供依据。会计档案既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通过会计档案,可以反映出各单位开展经济业务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
2.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有力工具。会计档案可以比较详细地反映出一个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一些情况,如果一个单位存在会计账目混乱、手续不清、资料散失等问题,可以清楚地从会计档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如果一个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活动,也可以从会计档案中反映和体现出来。
3.是研究经济发展和财政历史的可靠史料。会计档案可以为国家或者单位提供比较详细、完整的经济、技术资料,对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具体经济部门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团场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不规范
会计档案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排序)、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移交等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第五条规定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兵团综合配套改革后,档案管理工作归口到农场党政办,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委、行政工作、法制工作、机要工作、政研工作、档案工作、保密工作、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主要负责团机关各部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利用及统计等工作;负责连队和社区建档指导工作。因团场党政办业务繁多,原管理档案人员退休或调岗,新管理档案人员业务不熟练,致使档案管理工作衔接不畅,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不规范。
(二)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团场体制改革后,实现团场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团场执行政府职能,各部门管理范围和职责都在不断完善中,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将档案工作和会计工作明确分工,存在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团场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团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兵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了充分体现团场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大团场成立财政局,小团场成立财政所,其人员编制为公务员,主要职责为财政管理等;下设团场核算中心,人员编制为事业单位人员,主要负责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核算等。团场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断层情况严重,有会计基础、学历高的大学生不愿留在团场,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会计人员没有平台,最基础的会计工作现有人员做不好,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无法跟进,会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滞后。团场档案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就会计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移交等工作没有具体的职责分工,管理档案人员的水平较低。
三、完善团场会计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团场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体制
团场党政办公室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把会计档案和文史档案管理工作全部纳入管理范围,认真梳理档案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会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对会计档案的利用,健全团场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体制。
(二)完善团场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团场党政办公室建立一套标准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分清档案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实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学习国家《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完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的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程序等。
(三)提高团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收集工作是会计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档案齐全完整的关键环节,它是通过归档制度将分散于财务部门和会计个人手中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的整理是将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会计核算材料,通过科学的分类、组卷、排列、编目,组成一个有序体系的过程。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需要团场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为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必须提高团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配合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好归档材料,档案管理人员需准确理解和把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内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团场会计档案管理中,团场应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加大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互联网创新經济的发展中大力推动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发挥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为六运湖农场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新档案管理办法[Z].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