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2019-04-29郑如登
郑如登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上看,新词新语折射着社会的文化走势和人们的意识倾向,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而学校是科技文化的前沿,中学生又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目前知识创新的年代,中学生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与之相应吸收的新知识新信息增多,专业术语使用频率增大,这使他们的语言信息量不断增大,新词新语不断涌现。那么,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对中学生有哪些影响呢?
一、积极影响
新词新语为流行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学生中延续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新词新语开放了人们古旧的思想,网络化的用语帮助人们从语言的角度融入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个世界是信息爆炸的世界。在网络的逐渐普及中,学生了解很多新生词语,就如同“给力”“神马”这样的语言多数都由网络衍生。这样一些语言能够释放学生的内心,让他们逐渐变得自由开放。
我们通过网络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语言,然后通过音译的方式,将一些词语转化成中文,这也导致了一些新词新语的产生。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总是发生在社会最开放的时期。比如我国外来词吸收的第一波高潮是佛教传入的魏晋隋唐时期,“塔、菩萨、因缘、现在、世界”都是当时借入的外来词;第二波是明代万历年间天主教传入时期,输入的新词有“耶稣、礼拜、几何、勾股”等;第三波是鸦片战争以后、五四前后。现在我国又面临新的一波外来语吸收和新词创造的高潮。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必须互相交流才能发展的世界,善于迅速吸收外来新事物新名词是我们民族强大、好学和富有生机的表现。而中学生也需要了解这些新词新语,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看,他们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自我情感和意志、自我个性等心理结构都已形成,需要合适的机会和土壤来表达自我。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以多样的、个性化的文化方式正好满足了中学生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生文化的个性化色彩将会越来越浓厚。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长期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禁锢之下,自身发展更多的不是自我选择,而是对社会各方面的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对压力不满的情绪需要一种“减压文化”来消解和排泄,以减轻长期隐忍的心理上的重担。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则与中学生这种宣泄的需要高度吻合,这样一些由社会文化提供的流行形式给予中学生直接自由表达其不满、宣泄其心理压力的途径,满足了在正式场合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流行文化迎合了中学生创造性的需要和对成就感的追求。创造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需要之一,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参与性、互动性迎合了中学生创造性的需要。中学生借助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平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和原创造。
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中学生不仅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事物,而且可以创造性地设计自我。通过主页和游戏去展现自己的技术智慧水平,这一过程一旦得到网友的认可和支持,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消极影响
第一,助长庸俗文化,毒害青春少年。有一种“另类”新词新语,如“三陪”“泡妞”“包二奶”“裸聊”等,这些新词新语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上某些低级、庸俗的流行文化的存在,对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负面影响,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负面影響更大,他们有很强的好奇涉猎心理,对新事物总想究其所以然。这些新词新语的流行,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他们的头脑意识中埋下了庸俗文化的根,使他们的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像“裸聊”“泡妞”这样的新词新语在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这种刺眼的新词会使许多学生常有所思,偷偷尝试,不务正业,难以自拔。现今的庸俗文化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极大,而体现庸俗文化的那些新词新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这些“另类”的新词新语从侧面上助长了庸俗文化的流行,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致不同年龄阶层之间的代沟加大。中学生是接受这些新词新语的主要群体。他们将会是这个世界潮流的引导者,相比老一辈,他们的思想要开放得多。于是就导致几代人之间对新词新语的接受程度不同,对某些词汇的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代沟。
第三,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给予正在成长中的当代青少年学生送去的是新奇的、充满无限刺激的“符号诱惑”,其张扬现代生活方式,所包含的破坏性力量,常常摧毁了人们从先前生活中获得的秩序与意义感。这样就使青少年学生个体一方面仅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当前强势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时尚与观念也在流行文化中体现出来,如校园中流行过“洋节”等现象,往往会不自觉地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规范,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三、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思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和文化的广为流行,可以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并流行的。我们应当用一种理智、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它。新词新语具有许多优势,如方便快捷、新颖有趣、时代性强等,因此,在较为随意轻松的场合使用它,往往可以使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生动有效。但同时,新词新语因其结构和使用特征,在使用环境上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比如在正式场合或书面文体中,新词新语的应用往往显得不合时宜。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糟粕与精华并存,我们不能泥沙俱下,一概否定。我们必须采取科学与谨慎的态度,充分发挥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限制与减弱其消极影响。我们一方面要用宽容的态度学习和了解它,从中感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也要锻炼自己的判断鉴别能力,学会判别好的词语,在恰当的场合适当使用,发扬其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