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加强大连市职业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

2019-04-29马爽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学院教育体系意识形态

【摘要】本文以高职学院学生特点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职学院学生现阶段意识形态偏差的现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各种思潮对高职学生的冲击和影响,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充分调查本学院学生对于学院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性和认同度,并对大连地区高职学院将如何进行意识形态主阵地教育制度改革的途径和策略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既符合高职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模式,又符合大连地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院 意识形态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1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针对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现状,明确强调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样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高校作为培养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不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同样也必须通过不断的制度改革和建设牢牢地掌握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領导权,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各种思潮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大连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领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作为为企业培养优势人力资本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更加要牢牢占领和建设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一、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上看,意识形态又称观念形态,是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是特定阶级的“自觉意识”和特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因此,意识形态必须要体现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同时也要服从和服务于一个社会的阶级利益。而我国正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能否培养出拥有正确意识形态的知识青年,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能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以及社会的和谐。

二、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现状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敌对势力的渗透首先选定的就是校园,在教育战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结合教育战线的实际,围绕教育战线、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 总体来讲,大连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 健康的、向上的,但个别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意识形态教育中也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理解不够透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够坚定。第二,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党的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党员党性不强,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第三,部分高职学院学生对于专业未来前景迷茫,对自己的人生缺少合理规划。第四,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无法抵御网略不良信息的诱惑。第五,大部分高职学生远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而对外来的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的策略

高职学校加强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的关键就在于高职院校要利用地域优势,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培养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牢牢把握和创新思政课教学主阵地建设,通过实现课程思政化和网络教育方式,达到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从而根据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需求,培养出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具有正确意识形态的知识青年。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怎样牢牢把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护城河”。

(一)建设党团学思政一体化模式办学,实现协调育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设计与创新教育模式,实现协调育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主动权和引领力。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即根据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办学优势,以学校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创建了党团学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部门协调办学,为加强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做出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实现课堂育人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素养和认知水平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水平建设,一是要创新校内课堂教学: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不断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优势,通过实现课程思政化,充分达到全校课程的思政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教育作用。二是创新校内外网络教学: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意识形态问题, 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此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着建设优秀校园网络文化的信念,在课内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认知度和辨别度,在课外通过校园网络教育努力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为重点,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展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

(三)传承校园经典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提升校园文化主流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因此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将传统国学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办学治学理念,树立学生“德为行根,学为慧本”的行为品格,一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融入社团活动中去,并加强对本校学生社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另一方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不断提升高职学校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实效性,实现更高程度的文化育人。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实现实践育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大连高校、高职院校更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针对大连地区企业用人素质的需求,不断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践,在实践中培育主流意识形态精神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为大连地区企业培养“四位一体、双践合并”的德技双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将素质教育和企业社会实践相融合,在企业实践中不断加强本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企业德育文化和专业信仰文化双向育人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8

[2]喻国明.我国居民网络功能使用情况的报告——基于天津居民的“媒介接触”的定量考察[J].新闻界,2012(14):7-9.

作者简介:

马爽(1991-),女,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

猜你喜欢

高职学院教育体系意识形态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