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研究与探讨
2019-04-29王海舰袁嘉惠吴立韬温家宝
王海舰 袁嘉惠 吴立韬 温家宝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我国自2017年以来着重开展的战略政策,为响应新时代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工科建设成刻不容缓。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一步,本文结合新工科的发展意义及当前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的现状,研究和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构建方法,针对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的盲目跟风、老专业“去留”以及高校自主制定培养方案过于片面三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 新兴产业 学科交叉 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07-02
1.引言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文件提出发展“新工科”的指標,要求全国各大高校要积极推进改革。“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同时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多元化工科人才为根本,引导老工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并进行升级改造,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国家新兴产业需求,为我国走向工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一批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认为,我国当前的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急需改革和发展新工科[1]。新工科政策的发布正是时代的刚性需求,新工科发展把重心放在了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化类产业上,为我新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促进老工科的交叉融合,打造高校新工科,助力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中国新经济的腾飞。
2.现有学科交叉融合体制分析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新兴产业工科人才需求的背景下,部分工科之间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打破老工科之间的专业知识壁垒,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在课程上、培养方案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上、教学师资力量分配上进行深度考察,筛选并打造出适合新工科的特色教育课程体系。
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型、急需、紧缺以及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发展教育的重点。相比于老工科,“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要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2]。
当前,部分专业已经融合了相关专业以适应新产业的需求。如,机械专业与电子专业的融合诞生了机电工程专业。虽然两个旧专业进行了融合,但原有专业并没有消失,一些高校仍在招收机械专业与电子专业的相关学生。当今世界,各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与重大成果,大多都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成,高校作为创新与育才的重要阵营,更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个趋势,但目前高校多数科研工作者学科交叉能力不强,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薄弱,多数教师和学生依然把自己局限在本专业之中,尚未意识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大潮已经扑面而来。
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问题
(1)选取学科交融专业时盲目跟风,缺乏结合自身情况的理性思考。
目前,新工科发展尚不完善,新工科专业尚且建立不多,许多高校在建立新工科选取交叉融合专业时盲目跟风各大名校,按照名校的学科融合“配方”进行学科融合,疏忽了自身学科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实际的优势劣势分布情况,导致交叉融合之后没有发挥新工科的积极影响,反而阻碍了老工科的发展。
(2)形成新工科时,对老专业的去留问题缺乏理性判断。 部分高校在形成新专业时,面对老专业的去留问题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缺乏对新工科专业以及老专业之间的区别认知,缺乏对专业独立性的思考,故极易造成误废除老专业,导致专业人才的缺口或是依然保留对现代工业发展意义不大的老专业,导致教学精力的分散,无法把教学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专业上。
(3)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参照企业数量少,涉及新兴行业不够全面。
各个新工科的培养方案应该更注重于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效果,但目前各高校多数自己联系企业,与企业进行探讨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而后制定合理的新工科培养方案,但各高校联系企业的类型以及数量均有限,无法得到准确、全面的结果,导致制定的培养方案也过于片面化。
4.“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构建的几点建议
(1)工科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科交叉融合。
各高校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时应该从本校各个工科专业实际的发展现状作为参考标准,认识到哪些学科适合交叉融合,有机地结合好各专业的优势部分,制定好特色的新工科课程,对老工科的课程以及理论进行深入的融合,使之形成新的学科文化内涵。
(2)形成新工科专业的同时,妥善处理“子专业”,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高校在进行专业交叉融合形成新专业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老专业的归宿,是废除,亦或是保持开设。应该从专业本身出发,考察老专业是否有继续开办下去的时代需求,如果开办的新专业已经具有代替老专业的职能,则可以废除老专业,把更多的此专业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研究力量向新专业方向投入。如果老专业仍然存在它的不可替代性,则在保持老专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合理地权衡好新老专业的培养方式,更好得突出他们的各自特征,使得专业的独特性得到保持。
(3)增设“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高校跟进小组”与“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就业调查分析小组”。
党中央可专门设立“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高校跟进小组”来负责全国各个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作监督,不定期对各高校新工科的新工科的发展做出抽查评价,并且在每次抽查评价之后,结合抽查结果对高校新工科的发展做出适当引导。此外,还可设立“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就业调查分析小组”,该小组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国内外新工科就业情况的市场分析,每年形成一份新工科就业调查分析表,主要内容包括:各个新工科的毕业生就业率、薪酬待遇、就业行业、新兴企业各岗位需求量等等。从而给全国的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做出一个发展引领,减轻了高校自身与各个企业对接的繁琐性以及局限性,以全国范围内的新工科建设为研究背景,更好的呈现新工科学科交融机制对实际就业方面的影响。
5.结语
新工科是我国新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学科交叉融合更是重要举措,从新工科的内涵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目的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的现状,存在选取学科进行融合时盲目跟风高校,对老专业“去留”问题无法做出客观判断,制定培养方案参照企业少的三点问题,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科融合,妥善处理子专业,进行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并成立“两个小组”优化“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提高我国工科教育的质量,努力培养出新时代的一批先进的工科人才,促进我国新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庆玲,刘善球.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04):19-26.
[2]许自立,李进,乔印虎,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