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与侦查对策
2019-04-29夏周畔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物质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使得各种侵财犯罪大量发生,其中盗窃犯罪案在全部侵犯财产的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入室盗窃案件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盗窃案件,当前入室盗窃犯罪已呈现出新的特点,并趋于团伙化、系列化、专业化、智能化。因此本论题将从入室盗劫案件的概念、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进行浅析。对盗窃案件的深入研究,将对侦破盗窃案件、保护公私财产、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入室盗窃 特点 侦查对策
一、入室盗窃案件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犯罪形式多样化,入室盗窃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呈现出日益猖獗的趋势。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实施入室盗窃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入室盗窃犯罪的基本特点
(一)作案前多有预谋活动,目标物具有选择性
作案人起意盗窃后,一般要进行预谋活动,通常表现为以各种借口暗中窥测、熟悉现场周围环境,了解相关人员的生活、工作规律,人员流动规律及进出现场的路线,选着侵入部位和作案时机。
(二)时间上的规律性
对于居民住宅,大部分的入室盗窃案件多发生在夜间,主要集中在凌晨1點至4点之间,在这一时段的案发数占到总案发数的60%以上;犯罪分子趁居民熟睡之机,利用熟练的攀爬技术,从窗户或阳台进入室内进行盗窃。而发生在白天的案件,犯罪分子一般则选择在早上8~11时和下午的15~17时进行盗窃。因为在此时间内,大部分的住户上班或上学,正好是盗窃分子有利的作案时机。
(三)作案地点多有选择性
犯罪分子作案的地点多选择在城乡接合部的住宅区,临街的铺面和居民楼。因为在案前犯罪分子多有预谋的踩点,城乡接合部的住宅区往往是治安防范薄弱区人员复杂,人口流动频繁,居民之间疏于交往,互不熟悉,这就为盗窃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结伙作案及连续作案多
现发的入室盗窃案件当中,结伙、团伙作案的居多。团伙成员多以2~3人为一组,作案时事先踩点,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人专门负责开锁,一人专门望风,案后有人负责销赃。
三、入室盗窃案件的侦查对策
随着入室盗窃的犯罪手段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及智能化,我们公安机关应对犯罪日新月异的犯罪手段也要不断改善我们的侦查手段,以应对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结合现今的入室盗窃的特点与给社会、人民带来的危害,公安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维护好社会治安,为侦破入室盗窃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现场勘验
详细询问事主,认真勘查现场,加强调查力度,要加强对现场周边的调查访问,从中获取破案线索。侦查人员要详细认真做好笔录。侦查人员要杜绝出现场仅做了失主的询问笔录就算完成任务的思想,在询问事主的同时,要走访现场附近群众,主要访问是否有可疑人员在案发时间段出现,为破案提获取有用的信息。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发现提取遗留在现场上的破坏工具痕迹和手印、脚印等痕迹物品。
(二)充分发挥刑侦“三大支柱”的作用
完善现场勘查机制,加强刑侦基础工作。加强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的痕迹提取率,充分发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的作用,提高刑事技术作用率。同时要加强对治理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手机收购业、礼品回收者的监督,防止其成为销赃的场所,堵住犯罪嫌疑人的销赃渠道。
(三)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范围
根据现场勘查访问所获信息材料,参照盗窃案情分析方法分析作案是知情人还是陌生人作案,是现场附近的还是外来流窜犯作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案人的人身形象、个人特点,以缩小侦查范围。
(四)调查摸底,发现作案人
在分析案件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位,以此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嫌疑线索。摸底排队是要把那些具有盗窃前科、具有盗窃动机、具备盗窃时间、案发时去向不明、案发后经济反常的人纳入侦查范围,重点调查那些不务正业,有盗窃前科的以及有嫖、赌、吸毒等恶习得人员。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同时也使得入室盗窃犯罪愈演愈烈。面对入室盗窃犯罪的日益猖獗,必然要加大打击力度。入室盗窃犯罪是可防可控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通过对入室盗窃犯罪的深入剖析,充分了解其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相信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入室盗窃犯罪一定能得到控制。可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当前入室盗窃犯罪特点和防范对策的研究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作者简介:夏周畔(1996—),男,云南宣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参考文献
[1] 王淑华,刘威,武帅.谈当前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J].辽宁警专学报,2005(6).
[2] 李乐亮,李桂峰.论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方法[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2008(12).
[3] 陶延来.居民区入室盗窃犯罪的特点、原因[J].胜利论坛,1999
(4).
[4] 公安部编审委员会.刑事侦查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