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04-29周杨

医疗装备 2019年7期
关键词:癌痛癌症护理人员

周杨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 (四川内江 641100)

癌症是人类的三大致死原因之一。癌症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之一是癌痛,带给患者巨大的身体折磨,患者同时承担极大的经济压力,癌痛折磨和经济压力常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1]。本研究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2.2±2.2)岁;肺癌18例,鼻咽癌15例,直肠癌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52.1±1.3)岁;肺癌16例,鼻咽癌15例,直肠癌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符合癌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抗癌治疗,采用三阶梯止痛法为患者止痛并控制病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统计患者资料,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按时给药治疗,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进行直肠给药等。

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1)基本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成立护理小组,制定癌痛护理制度,定期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护理培训,掌握护理技巧;护理人员带领患者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制定最佳护理方案。(2)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患者不仅承受癌症对身体的折磨,也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关怀,及时排解患者因病情而生出的绝望情绪,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心情,主动配合治疗。 (3)癌痛护理干预:癌症患者会出现癌痛,需要服用止痛药物,而止痛药物容易引起患者便秘,因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多饮水,多选用粗纤维食品进行食用,缓解便秘现象;除了常规的止痛法,环境对癌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打扫病室并进行消毒,保证患者治疗缓解的安静舒适程度,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或为患者讲解有趣的故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可通过暗示催眠的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4)药物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药物和剂量,随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若发现,需尽快告知主治医师。

1.3 临床评价

(1)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50分为分界值,50~59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焦虑,60~7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焦虑,>70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50分为分界值,50~59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抑郁,60~7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抑郁,>70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抑郁。(2)生命质量调查。用QPO-BEFF生命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包括5项,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观察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状况、社会关系评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分,±s)

表1 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观察组 44护理前 64.25±4.23 65.13±4.06护理后 45.83±2.16ab 44.22±3.21ab对照组 44护理前 68.82±5.05 65.45±3.88护理后 54.46±3.21a 54.56±3.34a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 生理状态 环境状况 社会关系 生命质量总分观察组 44 10.3±1.5 13.7±1.7 12.7±1.6 12.9±1.7 49.4±5.5对照组 44 9.3±1.1 9.7±1.5 10.5±1.5 9.7±1.6 43.2±5.3 t 3.576 10.864 6.068 8.046 4.928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癌症是人们生活中出现的让人望而生畏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报道,癌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关[2]。癌症是人身体中的正常细胞被癌细胞入侵所发生的一种病变,导致患者身体如皮肤和骨骼出现针刺感或灼痛感,这种痛感具有持续性,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加重[3]。该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体损伤,且在患者遭受极大疼痛折磨的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长期忍受身体上的疼痛极易引发癌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和绝望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4]。因此在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一种积极的、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研究表明,规范化癌痛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观察组不良情绪和生命质量皆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规范化癌痛护理模式对癌症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命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癌痛癌症护理人员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