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9-04-29范剑
范剑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三科 (四川成都 610200)
临床上,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类病症有病情复杂、发病急、预后差、高病死致残率等特点。而且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康复缓慢,因此患者一旦发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将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全面降低其生命质量[1]。在挽救患者生命、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关键。但传统的常规疗法见效较慢,在治疗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探讨介入技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8例,年龄47~76岁,平均(57.0±3.7)岁;女12例,年龄44~78岁,平均(54.0±1.2)岁;试验组平均年龄(57.0±2.4)岁。对照组男21例,年龄47~76岁,平均(55.0±2.7)岁;女9例,年龄44~78岁,平均(57.0±2.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6.0±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语言障碍、丧失意识、休克等症状。经CT和MRI诊断确诊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排除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肝脏和肺脏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疾病患者。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介入溶栓治疗。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进行股动脉穿刺。将型号为SF-5F的指引导管放置到病变侧的颈内动脉进行造影。根据造影反馈信息为患者梗死部位的供血动脉插入微导管并使用尿激酶溶栓,具体操作为将50~80万U尿激酶与60~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于50 min左右将药物缓慢泵入病灶部位;溶栓药物注射完毕后,再次造影观察患者血管情况,实时监测体征参数。术后每天注射150~300 ml甘露醇调节患者颅内压力。
1.3 临床评价
(1)脑部受损评估。按照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为主,评分越低效果越好[2]。(2)治疗有效率分析。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脑梗死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基本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大部分脑梗死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生命体征开始逐步恢复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未发生改变,生命体征持续保持在较为危险的水平。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不良事件统计。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脑出血、脑水肿、脑疝和病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部受损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脑部受损评分为(14.1±2.5)分,对照组为(14.5±2.7)分;试验组治疗后脑部受损评分为(6.3±1.4)分,对照组为(9.8±2.1)分。治疗前两组脑部受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部受损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患者脑部大血管中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继而引发大脑缺氧,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导致大脑神经不可挽回的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治疗该病患者的关键是使患者尽快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3]。传统治疗方案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难以到达病灶部位,见效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条件的发展,实施介入溶栓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此类脑梗死患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4]。经介入技术治疗后,患者的脑部受损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脑部受损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种方法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试验组在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脑部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介入疗法更有利于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介入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疗法。两组均出现不良事件,但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介入疗法安全性优于常规疗法。
综上所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介入溶栓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脑部恢复,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