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远近取穴促进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研究

2019-04-29李统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电针

王 一,李统虎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3.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依然是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胃肠道有牵拉等物理刺激,加之麻醉剂等药物的作用,常常使得术后患者出现胃肠蠕动减弱、排气排便障碍以及腹痛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影响术后的恢复,提高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处理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方法是提前预防及运用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本研究通过对电针的有效运用,对照西医常规治疗手段,观察远近配穴及单独取穴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沭阳县2016年9月—2017年9月直肠癌术后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各20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各组直肠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4],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直肠癌。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成功实施直肠癌根除术;③年龄25~75岁;④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小于25周岁或大于75周岁;②并发严重不良反应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术后治疗:头孢曲松钠3.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

治疗组同时加用电针法。患者取仰卧位,远部组取穴:双侧上廉、下巨虚;近部组取穴:中脘、天枢;联合组为两者取穴相加。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25~50 mm),针刺得气后留针,连接电针仪(英迪KWD-808-I型,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远部组正负极连接同侧上廉、下巨虚;近部组连接两侧天枢;联合组则同时连接。电针仪从低频到中频缓慢调节输出旋钮,以患者感觉酸胀且局部肌肉微颤为宜,治疗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并连续治疗10天。

1.6 观察指标

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手术后24 h开始监听患者肠鸣音情况,随后每3 h监听1次,当患者肠鸣音每分钟超过3次且持续3 min以上判断为肠鸣音基本恢复;记录患者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记录患者肛门首次排便时间。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的患者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部与近部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h)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联合组相比,△P<0.05;与远部组相比,▲P>0.05。

2.2 各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的平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平均时间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部与近部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直肠癌术后患者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比较(h)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联合组相比,△P<0.05;与远部组相比,▲P>0.05。

2.3 各组术后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的患者肛门首次排便的平均时间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直肠癌术后患者肛门首次排便的时间比较(h)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电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手法基础上,加以电针仪所输出的脉冲电流[5],并作用于腧穴,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是传统针灸与现代医疗设备结合的产物[6],其优势在于将针刺与电流相结合,增强了对经络和腧穴的刺激[7],并且可以节省行针的人力,起到持续刺激的效果[8]。除此之外,通过电针仪可以控制输出的脉冲电流,为不同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刺激量[9]。

在直肠癌的治疗上,随着根治术结合放化疗的不断改良,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但目前西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及治疗上依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10]。造成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和刺激造成的炎症反应、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副作用、神经系统失调等[11]。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各部分机能的调节和控制系统,并有对应的脏腑,电针法可通过电流的适当刺激,起到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局部功能恢复等作用[12-14],也有研究证实,电针能够缓解局部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15]。本研究在近部选取了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以及任脉的中脘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有理气行滞和消食的功效,而中脘为胃经募穴,可以疏肝养胃、消食导滞;远部则选取了手阳明大肠经的上廉穴和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上廉可调理手阳明大肠经气防止肠腑气机紊乱,下巨虚是小肠之下合穴,可通调经络调理肠胃。本研究证实,在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指标上,加用电针的3组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也明显优于远部及近部组(P<0.05),术后肛门第1次排便时间联合组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安全性上,在外科手术术后联合电针的病例中并未有不良并发症的出现,体现出了电针在使用上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