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找方法,三年级习作不再难
2019-04-29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黄 妙
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从阅读入手,向课文模仿表达,模仿什么?怎么模仿?笔者作了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的探究和实践。
一、向课文学习精巧的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语段的“大脑”,材料是语段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语段的“骨骼”。语段也叫句群,是由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前后连贯的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语言单位。在课文中有大量精巧的语段结构可以供学生参考借鉴。在三年级起始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仔细、有序观察的习惯;发现语段的常见结构并初步运用;丰富积累语言,为行文做准备。
1.总分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总分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课文中有很多总分结构的好范例,是学生学习的样本。例如《金色的草地》中的总分总结构:
2.并列结构
在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
从树木、早晨的雾、金色的阳光、各色野花多角度入手,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
3.承接结构
承接结构的段,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一步紧接一步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调换。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承接,有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按物体变化的过程顺序承接。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一个语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一共写了十句话,是按孔子和老子见面的时间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承接的顺序是:
二、向课文学习精彩的描写
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摸清文章的思路就是引导学生从感性回归到理性,发现文章写作的构思过程,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找到开启习作的金钥匙。由课文阅读引入模仿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对写好自己的语段、逐步积累习作经验提高习作能力有很大的进益。学生更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还可以学习感悟名家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情感。
1.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学生无法写具体,很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可以抓哪些特点,写哪些方面。通过课文阅读,能够积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运用表达的各种策略。《燕子》《翠鸟》《荷花》《咏柳》等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应语段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妙。描写一样动物或静物,可以把各个部位(部分)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出来,让人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事物的样子,再用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语段。
景物描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从无意识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从描摹到创造,积累语言到领悟写法,离不开语段式的基本功练习。
2.动作描写
动作写不具体是什么原因?从低年级到中年级,三年级的学生观察的习惯有所建立,但是还不能深入仔细。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写放风筝。在“放”这个大动作当中,贾平凹用了“托、牵、站、说、放、紧、松、飞、跑……”等一系列小动作,写出了放风筝的经过。学生发现,要把动作写具体,必须要向作家学习,仔细观察,发现各个不同的小动作,还要结合情景把动作写准确。播放熟悉的动画《一个茧》片段,锤炼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学习大作家的大动作化小动作,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学生习作片段:
瞧!这费尽心思钻茧的毛毛虫!只见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扯着茧,扭动身体往里钻。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是它实在太胖了,狠狠地摔到地上,捡了个大元宝。毛毛虫并没有放弃:我就不信我进不去!它拽着自己的外衣翻来倒去……
3.对话描写
小学生叙事单薄的很大原因是观察不够仔细,无法有意识地把人物语言描写出来,让人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干瘪,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变化,格式上更是只会运用“谁说”。在语文园地中,编者有意识地编排了一组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位置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发现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作用,让语言更富有变化,更生动。在这个单元中,不论是《灰雀》《小摄影师》还是《奇怪的石头》课文中都有生动的对话描写。《灰雀》和《小摄影师》中提示语的位置富于变化,让对话表达更有重点;《奇怪的石头》中不设提示语,对话更急切,更流畅。
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根据习作需要把对话提示语放在不同的位置,让文章更具跳跃,让习作更具创意,进而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着眼于学生对范例从“赏”到“悟”、从“仿”到“创”的探究训练,致力于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语言表达,学生逐步获得人物对话描写的密钥。
三、向课文学习不同的文体
除了老师重视的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的记实性文体,小学第二学段习作内容还包含童话(小狮子艾尔莎)、神话、科幻(果园机器人)等想象性文体,以及掌握便条、书信、发表看法、倡议书、建议书、说明性文章、读书笔记等在内的各种应用文。以螺旋递进的方式展开习作,同一文体的习作内容在不同年级会复现,进行二度、三度练习。可惜在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编排中没有明确的相关习作训练。笔者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阅读中学习多样表达。
1.学写留言条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课文中,小男孩为了拍高尔基的照片,写了一张纸条,丢进高尔基的办公室。纸条的内容以儿童的天真口吻写,学生非常爱读。
明白了格式后,问学生: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留言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说父母生日时想说祝福的话却不好意思说,有的想出去玩但是大人没在家……请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一则留言条。既是学习,也是语言实践。
2.学发表看法
《惊弓之鸟》课文最后,更羸解开了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从更羸的这段话里,学生感受到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这段话是典型的因果段式,更羸把“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这个观察的结果通过一层层严密的推断出来,让人信服。在生活中,学生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妈妈要给我添新衣服了,我们需要游戏的时间等。如果能够用上像更羸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但实现了语用,也表达了童年的心声。
3.学写童话
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会有美丽的童话。《神笔马良》《七色花》《七颗钻石》等经典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角色,既反映现实生活,又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儿童心理研究表明,4~9岁期间的儿童具有典型的泛灵性,认为万事万物和人一样拥有灵性。儿童的内心世界就是一部五彩斑斓的童话。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发现童话可以让所有事物张开嘴迈开腿,可以穿越未来,可以想象夸张等特点后,犹如给了学生一支神奇的笔,可以写尽心中美好的童真、童趣。
杨再隋老师说:“方法是知识更高阶的抽象。过河要搭桥,作文也需要方法。”从阅读引入习作,模仿迁移是学生学习和模仿课文中经典的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个性的感悟,让学生经历“模仿——迁移——创新”的训练过程,真正做到让语言表达方式纳入学生的自身言语系统之中,活学活用。但是现下课文按照内容主题编排,有时和单元习作主题也不一致。教师有一双慧眼,要洞悉名家写作方法,以教材重组、用片段的语段练习为切入口。促使学生从畏惧习作的繁难中解脱出来,写好语段,积累语言,积累习作的方法,建立表达的自信。
真正的习作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巧用方法是写好作文的结晶,但是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阅读积累,课堂上拘着形式练,课堂下日记放开胆子写,才能使学生完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