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9-04-28蒲娟
蒲娟
摘 要:人文素养是现代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中我将以职高语文学科的教学为探究方向,结合教学实际和具体的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职高语文;日常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新时期,我国在教育方面调整了方向,重新定义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从教育的内涵来说,教学的根本呈现在于知识的教学,但素质教育中的教育重点定位在“育”,即从学生自身出发培育有个性、有创新能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从教育的目标来看,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换句话说,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促进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双线并行,从而塑造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在学科教学方面,既强调知识的合理划分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改革,但更强调在知识教学基础上围绕人的需求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育。就以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语文教学来说,作为中华文化和优秀精神文明代代传承的载体,语文对于每个中国学生的意义不同,其承载了我们对于中华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和情感,承载着我们作为中国人传承精神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当前的教育制度改革首指语文学科,着重开展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让学生在语言和文学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陶冶心灵,提高人生境界。
作为一名职高语文教师,我认为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针对职高学生来说,更要从语文学科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客观的事实,就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职高学生来说,不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探究能力方面都要相对弱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这是考试制度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以最基础的知识内容为主,就以语文学科来说,在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的各项内容中,我们涉及道德内容都偏向于基础,甚至还会连带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目的就在于夯实学生基础,然后再一步步的进行学生能力的提升。甚至部分職高会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甚至是放弃语文等普通学生的教学,要求降低、考察内容简单,这样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恶性循环,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仅仅止步于一线的生产建设,很难再得到职业领域的提升。所以,本文中我就从职高教学现状的探究出发,谈谈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境界,为学生未来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筑基。
一、教学思维突破,丰富教学内容
就如上文中所讲,职高学生在普通学科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积贫积弱”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人文素养的培育属于精神领域,所以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思维和方法的引导。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端正态度,突破传统思维桎梏,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革新。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所谓传统的教学思维,即在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背诵、默写等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即使是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阅读和写作部分,教师都会基于考试给学生设定好对应的答题模式、写作模式,进而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而要做到突破传统思维,就需要教师还原阅读、写作等内容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并结合教学内容给予正向的引导。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的改革和丰富教学内容。对语文学科来说,其内容的边界性不明显。尤其是涉及文章阅读和写作的部分,我们要突破课本内容的桎梏,主动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实现课外内容的融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启迪和陶冶。并且职高作为职业学校,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学方面要求较为松懈,这也给了教师自由发挥、主动尝试的机会。
二、以教材文学性内容做基础,深挖人文精神的内涵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而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说,文学所起的作用占主导,尤其是阅读方面是学生文学素养塑造、文学情趣建立的根本。
首先,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所以肚子里的“墨水”太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以课本中所涵盖的文学性文章做基础,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构建其最基础的文学审美情趣。如针对课本中所列出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精读、情感体会,并在课堂上发起观点和情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通过问题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增加学生情感的敏锐性。
其次,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情趣后,我们还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获得构建人文素养的动力。通过课内文章阅读让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情感表达、语言艺术方面总结出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后逐步形成情感和思维的自我感知能力,最终一步步深挖人文精神内涵,一步步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金字塔”。
三、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实践”
人文素养属于精神领域的内容,不同学生在人文素养构建方面的表现不同,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并通过文学实践巩固学生文学审美个性。
首先,在文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文学依赖于人的主观思维,不同的情感偏向、不同的社会经验都会导致学生在文学理解和审美方面共情点不同,所以在文学审美方面我们要尊重个性,从而塑造学生个性化的文学素养。
其次,在文学素养构建过程中我们也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文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学所带来的境界美。如举办书法比赛、诗文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通过语言、文字的实际输出,感受中华文化千年美感的沉淀,进而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情操上的陶冶和境界上的提升。
从教学实际来看,职高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实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差距,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带领学生逃避这一事实,而是要进行清醒的自我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步步为营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并通过长久的努力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