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小学寓言教材分析:认知神经科学启示

2019-04-28李嘉郅韦冬余王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部编本

李嘉郅 韦冬余 王健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材适应时代的要求下出现了部编本版本,部编本教材同样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寓言故事在本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教材现状、教材使用属性、语文教材内容属性等方面对于部编本小学寓言故事进行教材分析。

关键词:部编本 寓言故事 教材分析

一.教材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现在更新到三年级上册,在人教版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更改和整合。从整套教材来看,人教版中寓言故事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较少出现。人教版一到六年级教材中寓言故更多的是“寓言两则”的方式出现,但是也有寓言故事并没有在课文标题中加入寓言。而与旧版对比来看,部编版一到三年级,寓言故事也减少用“寓言两则”描述方式出现,目前只是在二年级下册以“寓言二则”出现过一次,寓言故事相对应的集中在二年级上下册,目前新出的三年级上册还没有发现有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故事的特性。部编本教材中所选的寓言故事都是篇幅比较短小,语言浅显易懂,把中西方书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保留大致的内容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形成小学生可接受的故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进行,体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阅读浅近的寓言,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生命和生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1]的要求。

二.教材使用属性分析

(一)教材可读性分析

部编本一到三年级语文教材单从寓言故事来讲,从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乌鸦、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动物,提高了教材的阅读兴趣性水平,使得寓言故事不止停留在课本上中,课堂中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启发和思考,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止步于课堂。寓言故事用口语化的语言,多用语气词和儿化音更贴合儿童心理,一篇寓言故事大致七十个字左右。课文内容简洁明了又增添了插画,这些插画都于故事内容有重大联系,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了小学生对于课文本身的理解程度,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增长小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兴趣度。

同时这些插画在色彩上以简约清新为主,给人一美感。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小学生从小的美学教育。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减少旧版中的右下角左下角的页码小图案,包括课后的习题图标图案减少许多,大量运浅色系颜色为背景色,整个单元字体颜色以黑色红色单调清晰的颜色区分,书本页边距也增加了。这样的教材编制更能减少小学生对于课本样式的关注,更能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意注意,吸引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符合新课标对于小学一到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兴趣的”[2]要求。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预习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学习的习惯。从外观上来讲,小学语文部编本开本整整大于人教版教小半倍,更加显得部编本直观大方。部编页数少于人教版,厚度变薄不代表内容减少。

(二)教材可教学性分析

寓言故事基本上通过两三个主人公或者动物构成。例如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3]里面有狐狸、熊哥哥和熊弟弟等动物,这使得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让学生带入角色,更加能容易理解课文意思,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进行講解。分角色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课文,共同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课后习题中又有了说和读的部分,在人教版的基础上增弹了很多说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固定为一种答案。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一所学校担任校长时提出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干”。[4]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打破以往从小开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题新颖,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针对字词句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进行整合,使得教材整体性提高,学生的整个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多不用“寓言”两字进行标注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当然需要老师掌握相应的文体知识,对于老师要求一定的文学素质,能够从一般故事中对于寓言故事进行区分归类和总结。部编本教材中寓言故事大致编排例在每册课本中后部分,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放到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七岁儿童在掌握了一定的汉字,能读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寓言故事,才能懂得其中道理。这体现部编版排序上有梯度性和科学性,符合相应的教学规律。

三.语文教材内容属性分析

(一)教材结构分析

整体上看部编本依然延续人教版,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元型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主题型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在课文目录中明确地写出了课文和识字两个板块,其中以识记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单元只有一个。以课文版块中四个语文园前面加入口语交际,并且以语文园地为主题的分水岭,把教材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没有导学系统中的提示说明的部分,但是每个单元有一个暗含的隐形主题。将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听说读写结合练习,听说读写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呼应着相应的主题。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由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与课文两篇《小马过河》《画杨桃》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语文园地五”所构成。有寓言,有童话故事,也有简短记叙文,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到多种文学体裁。本单元的隐含主题为道理两字,语文园地是内有“识字加油站”等几个板块,也包括对于文章内容外的字词句延伸,使得学生对于基础掌握的同时有所延伸。比如本单元“我爱阅读中”的好天气与坏天气给学生启发换个角度看问题与《画杨桃》寓意遥相呼应,“字词句的运用”中要求学生们读的句子,“我的发现”中的字词等等都是与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关联。

寓言故事两则是本单元开头的位置,可见是在本单元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寓言故事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本单元中寓言故事以两则并列的方式进行编排,使得两个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学习,在对比中更好能够使各自的寓言主题明显,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寓言故事相比于一般故事,不仅仅有故事内容本身,还蕴含哲理给予学生启迪,使得故事在思想上有所升华。有助于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课程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道理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遇到事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学生要认写本单元中的所学习生字词;二是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三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寓意,多种角度看问题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启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一是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词掌握;二是对于课文的寓意掌握。难点在学生能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并且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角色在看待事物中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是迷茫后清醒,要求学生对于看待问题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诵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话的语气。

寓言故事两篇分别包含不同的道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以寓言二则命名。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认写生字词;二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三是在朗读中悟出做事不能够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认识到了进行及时改正就不算晚的两个道理。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启发学生明白道理。教学难点对于两篇寓言故事学生体会其中道理,并对自身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从单元总目标分化出来,体现教材编排科学性。部编本寓言故事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有序进行,从而有利于小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语文课堂与日常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2.知识点分析

在五单元中,寓言故事两则是学生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成语的含义,《画杨桃》里总结多角度看问题,能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复述小马故事理解故事内涵。这些知识点均衡均衡,课文难度也在递增,学生随着课文排序所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和数量上同时进行增长。这样防止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也避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上没有提升,可见部编版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达到的一个很高的水平。

寓言二则中的作业系统也体现了知识点内容。知识点内容清晰明确,而学生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有一定的明确性。例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知识点本身要求学生要会读的同时要脱离书本说出意思,朗读课文最后所达到的标准是要让学生说出成语意思。寓言中包含语文知识和情感价值观培养,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知识了之后需要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表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學生在情感价值观方面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二年级下册: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4](瑞士)皮亚杰:《杨·阿姆斯·夸美纽斯在目前时代的重要性》[M].吴永泉译,载赵荣昌、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09.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39)阶段性研究成果。另外“本研究得到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介绍:李嘉郅,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韦冬余(通讯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健,中国矿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部编本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教材思维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自读教学”初探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