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在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前皮肤擦拭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28高梦徽白晓静马莉
高梦徽 白晓静 马莉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在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前皮肤擦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下肢科收治且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的5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实验组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对照组直接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比较两组患者的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效果及细菌学检测结果。 结果 实验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细菌检测不合格者,无菌合格率均为100.00%。 结论 生理盐水用于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的皮肤清洁,能有效降低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假阳性发生率。
[关键词] 生理盐水;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皮肤清洁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2(b)-015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rmal saline on skin wiping before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 Methods A total of 5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 in the Department of Lower Extremities of Sichuan Provincial Orthopaedic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lean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before the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 the control group was directly disinfected with 75% alcohol. The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 results and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no bacterial test failures in both groups, and the sterility pass rate was 100.00%. Conclusion The use of saline for skin cleansing in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se positives in cephalosporin allergy tests.
[Key words] Physiological saline;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llergy test; Skin clean
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是皮肤变态反应的一种表现,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1]。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所致过敏症状的发生,临床对部分易敏药物往往要求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这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敏感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2-3]。目前,临床规范中青霉素注射前必须进行皮试,常规采用70%~75%乙醇作为皮肤消毒液。然而,患者可能因对乙醇过敏而出现假阳性,其中以儿童的假阳性率最高。头孢类抗生素是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虽然该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少有发生,且我国并未对该药物的皮试有严格规定,但为尽可能地避免其过敏反应,我国临床普遍在用药前行药物过敏试验。临床上在皮试前清洁皮肤或对皮肤进行消毒的选择不尽统一,75%酒精擦拭皮肤消毒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然而,有研究[2]显示,酒精作为皮试消毒液存在很强的皮肤刺激性,可引起消毒部位皮肤局部发红等,导致不能准确判断,从而使皮试阳性率(假阳性率)增高,其发生率可达10%~15%。而生理盐水作为一种可行的皮试清洁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生理盐水替代酒精用于皮试部位的清洁,可明显降低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皮试结果假阳性的发生率,同时对控制局部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采用75%酒精和生理盐水分别于头孢类抗生素皮试前进行皮肤消毒或清洁,探讨两种方法对过敏试验结果判断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临床头孢类抗生素皮试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和双盲原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下肢科住院治疗且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的5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且患者同意自愿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过敏体质、双上肢皮疹、皮肤发红、或正在做其他药物过敏试验的患者。其中:对照组250例,男158例,女92例;年龄18~56岁,平均(44.88±3.08)岁;就诊季节:秋季75例,冬季93例,春季82例;就诊疾病类型:消化道感染73例,呼吸道感染161例,其他16例;实验组250例,男156例,女94例;年龄18~54岁,平均(45.15±2.23)岁;就診季节:秋季78例,冬季79例,春季93例;就诊疾病类型:消化道感染68例,呼吸道感染170例,其他12例。两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以及就诊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皮试方法
操作者在操作前检查患者双上肢手臂,有污物或血迹等应在操作前用清水清洁。随后根据分组分别进行操作。皮试针统一采用一次性1 mL无菌注射器,4.5#针头。皮试液的配置及操作严格按照《基础护理学》[3]规定进行。两组患者均于皮试前由院感监测人员取样行细菌培养,以细菌数≤5 cfu/cm2为无菌合格标准[4]。
1.2.1 实验组皮试方法 取生理盐水,以皮试进针点为中心顺时针进行清洁,清洁范围为直径5 cm以上,约30 s后再蘸取生理盐水进行反时针的逆向清洁,待30 s后进行皮试。
1.2.2 对照组皮试方法 在上述相同部位实施传统皮试擦拭法,使用無菌棉签蘸取75%的酒精,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消毒,待干,约30 s后进行皮试,涂擦范围同实验组。
1.3 皮试结果判断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皮试的观察和操作者均为具有护士资格证书且为N2级别的护士。①阴性:皮丘不变色,无红肿,自觉无不适视为皮试阴性,记录并继续临床治疗;记录皮试阴性后输注头孢类后有无过敏、头晕、休克的不适反应为皮试阴性。②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肿,直径>1 cm、硬块,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或出现过敏性休克等情况视为皮试阳性。③假阳性:实验阳性者,在对侧上肢用生理盐水行皮试对照试验,若生理盐水注射部位出现与药物皮试部位同样的反应,则判断患者药物皮试假阳性。若生理盐水皮试部位表现出阴性症状,则可确定患者药物皮试阳性。④假阳性率:以药物皮试+生理盐水对照皮试作为皮试金标准计算假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试结果比较
实验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两组患者均无细菌检测不合格者,无菌合格率均为100.00%。
3 讨论
药物皮试是有效且快速检验个体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检测方法。我国《临床用药须知》对青霉素的皮试有明确规定,但对头孢菌素并未严格要求。现有的临床研究[5-6]表明,头孢菌素过敏症状虽比青霉素较为少见,但仍然存在发生的可能性,除其含有的β-内酰胺环成分是致敏源外,其产生的以R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也是导致敏感发生的重要成分。头孢菌素是含有头孢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低等优势在面市的50多年中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我国医疗规范中规定,在使用头孢类菌素药物前,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皮试,但目前我国国内并非所有头孢类菌素药物均明确要求进行药物皮试及其相应的药物配置方法、判断标准等。因此,头孢菌素不仅药物皮试的执行缺乏统一性,其科学依据也明显不足,导致试验方法多样,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增高,故而头孢类菌素皮试失去了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7-8]。《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9]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准确率不足30%,远低于青霉素70%的准确率。而其他临床研究[10-12]也表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儿童中的假阳性率可高达80.67%,其在成人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低,现有的头孢菌素皮试无法有效预测速发型变态反应。研究[13]表明,头孢菌素在正常情况下较为稳定,不易形成聚合物,这也是头孢菌素过敏发生较青霉素明显少见的主要原因,但若在生产过程中混有杂质蛋白,则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一次皮试或一次用药并不能作为对该药物不过敏的依据,故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将头孢菌素纳入常规皮试范畴。皮试消毒作为皮试前皮肤清洁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无菌措施,对保证皮试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皮试消毒剂大多由医院和科室按照相关规定或操作规范所制定,大多以70%~75%乙醇作为皮肤消毒液,通过杀灭各种病原菌起到有效预防皮肤感染的作用。但75%酒精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对皮肤较为敏感的患者极易引发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试区域红晕过多,形成假阳性症状[14-15]。也有研究[16]指出,如果皮内注射时消毒区域尚有残留的乙醇,则可经针孔渗入而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色风团,并因此被误判为阳性征。近年来,为了降低乙醇消毒的假阳性率,减少患者对照试验排除假阳性的痛苦,临床学者对多种消毒或清洁剂在药物皮试中的应用进行的分析,以0.5%聚维酮碘或新洁尔灭等替代75%乙醇对降低假阳性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此类皮肤消毒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作用,虽然造成接触性皮或过敏的机率相比乙醇明显降低,但仍然是影响药物皮试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生理盐水常作为清洁剂临床多用于伤口清洁,不具有消毒剂的刺激性,其渗透压与体液渗透压相等,故也作为可疑药物皮试阳性后的对照试验[17]。已有研究[18-19]表明,生理盐水作为皮试清洁剂用于皮试前,可有效降低皮试阳性率及过敏率。但同时也有学者[5-6]认为,生理盐水不是消毒剂,仅可作为皮试前的皮肤清洁,有可能增加注射后皮肤感染的风险,但进行药物皮试的部位位于皮肤表层,其表皮由扁平细胞构成且无血液供应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耐受和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药敏试验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为金标准,头孢菌素皮试患者中其头孢菌素过敏阳性的总发生率很低。试验组经药敏试验后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的患者中阳性患者2例,经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确诊阳性2例,即无假阳性发生,假阳性率为0.00%。而采用75%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处理的患者药敏试验阳性患者30例,经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确诊阳性2例,阴性28例,假阳性率为11.20%,提示采用75%酒精消毒皮肤会大大增加假阳性率的发生。此外,本研究在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皮肤清洁后、皮试前均进行了皮肤细菌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皮肤清洁或消毒方式均已可达到无菌合格标准,提示应用生理盐水进行皮肤清洁可达到75%酒精消毒类似的无菌水平,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现阶段,临床大多认为75%酒精具有皮肤消毒的效果,而生理盐水仅为清洁剂,并不能作为皮肤消毒使用,无益于无菌措施的执行。大量文献显示[19-20],皮试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皮肤清洁并不会增加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在对皮肤进行清洁后,皮肤细菌检测均已达到合格标准。因此,本研究认为以生理盐水替代75%酒精在保证无菌原则的基础上更能有效提高头孢菌素皮试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參考文献]
[1] 鲁涛,刘继勇.412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及处置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412-414.DOI:10.3969/j.issn.1673-0070.2011.05.017.
[2] 刘小华.80例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46):381-382.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5.46.576.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 张晓敏.儿童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海峡药学,2012,24(2):110-111.DOI:10.3969/j.issn.1006-3765.2012.02.053.
[6] 金海英,沈爱国,叶宗敏,等.20806例头孢类药物皮试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 37(3):278-282.DOI: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7.03.17.
[7] 李平,卜书红,周佳,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临床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美国相关处理流程介绍[J].中国药房,2017,28(26):3711-3715.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7.26.32.
[8] 马小军.从皮试误区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规范化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6):433-434.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4.06.005.
[9] 周华,李光辉,陈佰义,等.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1856.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24.003.
[10] 陈敏,黄敏,邓兰兰,等.某市青霉素及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5):4-6.
[11] 李娟,何宁,杨莹莹,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9):3629-3632.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29.002.
[12] 董菊,刘玉,郭静,等.不同消毒剂对儿童抗菌药物皮试结果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3):3285-3286,3287.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5.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