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9-04-28夏建丽
夏建丽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以便为ICU重症护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60例,常规护理)与B组(61例,常规护理+血糖控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B组ICU治疗时间、S0FA评分、APACHE评分、感染率均低于A组,护理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护理干预中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血糖控制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感染率以及提高护理有效率等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血糖控制;ICU重症;护理干预;应激性高血糖
从目前大量临床病例统计结果来看,在ICU中即使没有过往糖尿病史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概率也是相对较高的,这与应激性高血糖有某种关系。据统计,这种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与应激性激素释放,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及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过量使用等均存在较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应激性高血糖也不是导致ICU重症患者血糖升高的唯一因素,但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血糖控制对ICU重症患者诊治与护理的意义均举足轻重。故笔者将从不同护理干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且纳入时间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ICU重症患者121例进行分组实验组,A组60例,B组61例;
纳入标准:
(1)有严重性创伤、大手术后必须进行连续性生命检测和进行ICU护理干预眷
(2)需行心肺复苏者;
(3)有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以及功能不全者;
(4)经生化指标与影像学检查确诊患有休克、败血症及中毒者;
(5)愿意接受临床护理干预者或血糖控制者以及两者配合干预者;
(6)签署知情同意书和积极配合诊治与护理干预者;
(7)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护理方法
1.2.1A组
单纯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1)定时、定点对ICU患者拔管危险因素、意识状态、肢体约束情况等进行准确合理评估;加强ICU巡视与排查,降低气管插管脱落、松动以及观察患者管道脱垂。
(2)为了降低窒息率,还必须随之准备中心压吸痰设备及电动吸引器等;对呼吸困难者、窒息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3)定时对患者受压部位与皮肤状况进行观察与监测,必要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及保持患者会阴部干燥、清洁。
1.2.2B组
常规护理干预+血糖控制。常规护理干预与A组相同,故不赘述。
(1)患者入院确诊或进入ICU后,及时配备和完善血糖监测系统,根据患者血糖现状、制定血糖控制方法和设定控制目标;
(2)查阅ICU血糖控制相关文献,了解血糖种类和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准确、清除、安全的制定胰岛素注射方案,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实施高频率血糖监测;
(3)定期对护理热源进行注射方案制定培训与血糖控制相关知识培训;
(4)必要时对其实施强化治疗,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将血糖控制在
4.4-6.1mm0I/L左右。
1.3观察指标
(1)系统功能评分采用平均序贯气管衰竭评分(S0FA)系统评定,健康情况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系统评定;
(2)感染率与护理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21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S0FA、APACHE评分对比
从治疗效果来看,B组ICU治疗时间、S0FA评分、APACHE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感染率、护理有效率对比
B组感染率低于A组,护理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病情危急、血糖波动频率高、稳定性差是ICU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而ICU重症患者无论时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均可视作患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指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量降糖治疗干预实验却并未对其进行阐述或证明。但就目前临床治疗案例来看,针对ICU尤其是MICU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科学、合理、有效的血糖控制既能避免高血糖带来的种种风险,也不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或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国际两大糖尿病领域权威机构美国临床内分泌醫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增联合建立将ICU重症患者血糖控制范围7.8-10mmol/L,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则建议将ICU重症患者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ICU重症患者,特别是SICU最高血糖水平的实际情况则必须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文献与临床研究均支持当血糖控制≤12mmol/L时,整体感染率会相对稳定,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也支持这个观点。
本研究中,B组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血糖控制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与A组相比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B组ICU治疗时间、SOFA评分、APACHE评分均低于A组,感染率低于A组,护理有效率高于A组均是这一结果的反映。这说明血糖控制对改善ICU重症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如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有效率等均由疗效确切。某研究机构的32项随机对照meta分析中有8项结果证实严格血糖管理可有效降低SICU(外科icu)患者住院死亡率,10项MICU(内科ICU)meta分析证实,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格血糖管理组与常规控制组ICU期间死亡率并无差异。而该研究中合并MICU与SICU的14项meta分析也证实,严格控制血糖与非严格控制血糖对死亡率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钟小美在其研究中曾引用某研究机构关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相关数据表明,经过对10项ICU危重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现,能真正达到降ICU重症和患者的低血糖风险。而结合本研究中的结果来看,虽然部分研究数据与上述指标均背道而驰,但却有效的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价值所在。综上所述,血糖控制在改善ICU重症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目前缺乏权威认证体系,故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