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挥师过北流
2019-04-28易聪之
易聪之
秦汉时期,朝廷在现今越南北部地区设置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当时这些郡仍处在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汉朝虽在其地设立郡县,但基本上仍依俗而治。郡守、县令的统治很松,基层政权仍掌握在雒王、雒将、雒侯手里,故称其民为雒越。东汉初期,锡光、任延分别任交趾、九真太守,教其民耕稼、制衣冠履,设媒娉,立学校。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交趾地区的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但是,东汉政府的封建统治激化了雒将、雒侯与汉朝统治者之问的矛盾,后来,接任交趾郡太守的苏定贪赃枉法,也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苏定出任交趾太守。在麓泠县(今越南水富省安朗县夏雷乡),雒将的女儿——征侧和她妹妹征贰是交趾贵族中有影响的人物。征侧生性强悍、雄勇不羁,嫁给朱鸢(在今越南河西、南河地区)贵族诗索为妻。当时,征侧犯法,苏定要依法惩处她,征侧不服,便和丈夫诗索一起起来反汉。苏定杀掉了诗索,引发征侧、征贰举兵攻打苏定。苏定慌忙关闭城门,躲避在赢搂城中。二征占据了交趾、九真的大部分地区。九真、日南、合浦(今广西北海合浦县东北)等地的越人也起兵响应,各郡守纷纷内避,岭南60余城尽被占领。征侧便在麓泠趁机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当地官兵无法剿灭,急奏朝廷。
消息传来,汉光武帝大怒,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此后世人皆称马援为马伏波),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部队到达合浦时,段志去世,皇帝下诏书命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人千余罩。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率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攻破其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第二年正月,诛杀了征侧、征贰,传首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马援(前14- 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将。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土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代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陵。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
马援有3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马援12岁时,父亲去世。马援当时年纪不大,然而志向却很远大,他的几个哥哥都认定他将来必能成大器。马援过的虽是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末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建武九年(33年),朝廷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建武十一年(35年)夏天,光武帝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
马援回到朝廷后,屡次被接见。他须发明丽,眉目如面,善于应对,尤其善于叙述前代故事。在他口中,三辅长安、闾里少年,均有可观可听之处。皇太子、诸王听马援讲故事,从不感到厌倦。马援还善言军事,光武帝常常对人说:“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因此,凡是马援提的建议,皇帝大都予以采纳。
话说马援和段志统率大军南征交趾,是从长沙出发,大军水陆兼程。马援是陆军,陆道从湖南经兴安、苍梧、藤县、北流、玉林至合浦。段志是楼船军(水军)统帅,水道经湘江、灵渠、漓江、西江、北流江、南流江,征程数千里。楼船军驶上圭江,到达今北流城区后,登岸往西开去,经过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至南流江上游茂林,再从南流江乘船往合浦,然后从南流江下合浦。大军开到天门关时,那时蛮荒之地,无路可走,大军硬是披荆斩棘,从天门关开发出一条通往茂林的小道。大军这时已人疲马乏,前路关山重重、瘴气萦绕。马援即令电关30里,藐视险恶,挑战瘴疬。随后马援军队挥师南下,战于浪泊,斩乱贼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凯旋时,浩浩荡荡经“鬼门而立碑,五里而歇马”。北流民困县志载有清代李延柱的涛《歇马岭怀古》:“传闻马伏波,南征懔兵仗。此地偶停骖,连营开玉帐,想当挥鞭时,酣占貔貅壯。军声山动摇,杀气林震荡。铜鼓鸣渊渊,飞骑龙走塘。铜柱奠南交,功成万古仰。”详实地描述了当时马援率军在关前歇马之壮观场景。
马援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保证后勤供应,解决衔接北流河与南流江之间,即天门关路段联运问题,在此间没置马队驮运驳接,从北流河航运来的粮秣和战争物资,运送到南流江上游的茂林码头,再转船运往战争前线。故在背山面水的茂林镇山殿村建设营盘,以储存和转运战争物资,屯驻兵马。马援营古城堡至今还在,用黄土夯实,高约5米,占地约44000平方,现在已成为村落和农田。虽历时2000多年嬗变,土围还留存遗址,可供人吊古。据载马援征战得胜班师,曾在马援营盘立石柱,高三丈,以壮军威。《鬱林州志》载:“石柱坡城东南三十里,柱高三丈,相传马伏波所立。其地亦名马援营。”(今已无此柱)
马援营附近地有歇马岭。据《鬱林州志》载:“歇马岭,城东三十五里,在鬼门关右,四围石山中有石寨,可容千余人。其洞门纡曲如鸟道羊肠,相传马伏波征交趾,常歇马于此,故名。”今歇马岭约2万多平方米空旷地,只有一条小道进出,附近有石寨。这可能就是当年马队放牧的地方,漕运一到北流,便从这里派出马帮载运供应前线。
马援封侯时,没有为自己庆贺,而是杀牛摆酒,犒赏将士。饮酒中间,他从容地对手下说了一段感慨深长的话:“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同:‘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款段:马行迟缓的样子),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白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末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臱”(《后汉书·马援列传》)。吏士听后,敬佩不已,皆伏地山呼万岁。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2000多艘,战士2万多人,进击征侧余党都羊等,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5000多人,平定了峤南,又在林邑的地方(今越南中部)设立铜柱两条,以标志大汉辖地最南端之界址。马援见西于县辖地辽阔,有3.2万多户,边远地方离治所1000多里,管理不便,就上书给皇帝,请求将西于分成封溪、望海二县。皇帝许之。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地,便利百姓。马援还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中明,以便约束。从此之后,当地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所谓“奉行马将军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秋,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将士中,几乎一半死于瘴疫。光武帝赐给马援一辆兵车,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便把它铸成骏马的模型(不知此铜马是否系在北流铜石岭所铸造?当年大军行走匆匆,有可能是利用当时现成的铸造铜鼓的铜石岭地址铸造此马。暂存疑。)回朝后献给皇帝。他在表章中说:“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麒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常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行事,则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日金马门。臣谨依仪氏鞘、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髻、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后汉书·马援列传》)。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皇帝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马援并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他担心的只是自己无功受禄,才德不能称位,因而,总想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出力。
马援的部队从交趾回军时,还没到京师,好多老朋友都去迎接他,慰问他。平陵人孟冀也在其中。孟冀以多智著称,他在席间向马援祝贺。马援对他说:“吾望子有善言,反同觹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孟冀回答:“愚不及。”马援又减恳地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白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说:“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来历。
马援征交趾光荣有功,是一位爱围功臣,后来却遭到朝中权奸的诬陷,说他在岭南搜刮得许多珍宝带回洛阳,朝廷不明真相,竞取消了马援的封号。事实上马援当时带回的不是什么珍珠宝物,而是专治水土不服的岭南特产薏苡。到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云台拜相,将东汉初年有功的28名将领在云台麒麟阁上绘像纪念,其中竞无马援。
后来,马援在62岁时,又领兵征战南方(现湖南)的叛乱,病死军中。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不可否认,马援所从事的战争,一般都发生在封建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马援本人思想上也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但他忠勤国事,马革裹尸,仍然令人钦佩。
后代南方百姓为纪念马援将军,在各地修建有伏波将军庙,较大型的是武鸣的伏波庙,至今香火旺盛。在古代北流,人民也十分敬仰爱国将军马援,在现在城南小学附近建立有一座纪念马援的“将军庙”“明崇祯建,旋毁于兵”“国朝(清康熙二十八年)邑人吴日登潘德观等重建。雍正问火毁。乾隆五年修复,邑人罗应宸撰记。咸丰匕年贼毁,同治九年修复。…‘将军庙”在清朝同治年间时达到鼎盛时期,曾经“无日不演戏”。每天都在“将军庙”前的戏台上演出戏剧。现在庙已废弃,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再说当年马援开辟的天门关往茂林的小道,直到1960年代还在使用。笔者曾有幸在1967年儿时与几位同学乘坐单车从北流经天门关去玉林,领略了一次马援小道的滋味,不过当时对此关没有关注,记忆甚为模糊。后来在1970年代,此小道才开辟成公路大道,此后又因建设需要,人们开山致富,炸坏了天门关两边的石山,此后天门关便不再成为天险。
马援征交趾的功绩故事,在1990年代出版的《北流县志》中竟没有记载,县志中的大事记是从488年才开始记载的,极為遗憾,现撰此文以供大家了解此重要历史和认识爱国将军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