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梨产业近4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
2019-04-28尉亚妮
尉亚妮
(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太原 030001)
梨是山西省主要果树资源之一,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于各种梨树生长,据有关资料记载,山西省梨栽培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197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梨产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效产业,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1 发展历程与成就
1.1 生产发展过程
(1)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5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以及果树矮化砧和矮化栽培的成功引进和示范推广,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果树的积极性,使山西省又恢复起发展梨树的热潮。从1978年到1985年,梨园面积由5.381万亩发展到30.69万亩。
(2)快速发展时期(1986—1990年)。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果树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35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完善集体果树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办法》,提出了果树承包的原则、要求,对承包形式、期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另一方面,变革栽培制度,大力推广梨的优良品种和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注重果品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栽培,加强了果品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期间,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建立了原平、河曲酥梨生产基地,代县酥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果树栽培上,优化了品种结构,以砀山酥、雪花、晋蜜为主。20世纪80年代忻州地区被规划为山西省酥梨商品生产基地,山西酥梨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3)巩固提高时期(1991—2000年)。199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办发[1993]5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果树管理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把发展果树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1996年,山西省把果业生产确定为山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1997年,山西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优质水果示范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果树管理上推广了十大果树管理技术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优质示范园建设工程,旨在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管理技术先进、能批量生产优质高档果的示范果园。
(4)结构调整与稳定提高时期(2001—2010年)。2000年初,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若干意见》,指出水果要在保持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树种结构,稳定苹果,适度发展梨、葡萄,扩大桃、杏、李、石榴、猕猴桃等小树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果品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梨的栽培面积处于动态稳定、产量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山西省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是山西省果树栽培的第二大树种。农业部在2008年实施的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中,将盐湖区、祁县2个县(区)列为全国梨生产基地县。同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祁县酥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5)转型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果业围绕“提质、增效、转型”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了精品果园建设、果农素质提升和龙头企业培育三大工程,以晋中盆地、晋南边山丘陵区、吕梁山南麓丘陵区等水果产业带为重点,扩大梨园面积,提高梨果产量和质量。祁县、隰县等2个县于201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一县一业”梨基地县,201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出口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15年通过在水果优势区探索实施果业“三品”提升行动,大大提高了山西省梨果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市场份额。2015年隰县玉露香梨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殊荣。
1.2 面积、产量发展变化情况
梨是山西省的传统水果,栽培历史悠久。2000年以前主要通过扩大面积提高产量,生产管理粗放,品种老化,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不高。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给山西省农业带来的影响,梨产业在保持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走向以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推广先进实用集成技术为主的发展之路,通过梨标准化果园的建设、水果提质增效工程、果业“三品”提升行动的实施,促使梨果产量、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高。目前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是山西省第二大果树。截至2015年底,全省梨园面积54.75万亩,产量79.14万吨。1978—2015年山西省梨生产情况具体见表1。
1.3 品种变化过程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经过人为培育和选择,梨树栽培品种不断出现,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品种非常丰富。据1987年资源调查统计,山西省梨品种主要有鸭梨、油梨、笨梨、晋蜜、小白梨、苹果梨、猪嘴、贵妃等180多个。其中砀山酥原产于安徽砀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引入山西,由于该品种在山西省大部分地区表现良好,受到市场和果农的高度认可,得到大面积推广。20世纪80年代忻州地区被规划为山西省酥梨商品生产基地,山西酥梨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这一时期山西省发展的主要品种是砀山酥、雪花、鸭梨、猪嘴等优良品种。过去品质较差的老品种逐渐被上述优良品种所取代。20世纪90年代初运城市盐湖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红香酥梨,经过近10年的试验,于21世纪初在盐湖区大面积发展,目前该品种主要分布在盐湖、临猗等地。
经过几十年的果业结构调整,全省各级果业部门通过引进新品种、改造劣质品种,使梨的品种结构渐趋合理。目前山西省梨品种有30多个,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晋蜜、红香酥和玉露香,其中晋蜜和玉露香是山西省自主品种。玉露香作为山西省特色优良梨品种,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受到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农业(果业)部门的重视,尤其2012年以来,该品种在山西省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已成为部分县区产业扶贫的“助推器”。目前,全省玉露香梨挂果面积约10万亩,产量11.08万吨。
表11978—2015年山西省梨生产情况(山西省统计局数据)
注:1979年没有统计数据。
1.4 区域分布更加优化
山西省梨树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根据适宜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实际,山西省梨产区相对集中在忻定盆地、晋中盆地、晋东南盆地和晋南盆地等4大梨区。
(1)忻定盆地梨区。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栽培梨树历史悠久,主要包括五台、代县、定襄、原平、忻府区等县(市、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砀山酥在该区发展很快,而且原平、代县梨区的果实品质极佳,出口外销的商品名为“金蜜梨”。当时,代县是全省最大的砀山酥产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区栽植品种主要有砀山酥、鸭梨、雪花、玉露香等。截至2015年底,忻定盆地梨栽培面积6.85万亩,产量6.3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2.5%、8.7%。
(2)晋中盆地梨区。位于山西省中部,主要包括文水、祁县、平遥等县(市、区),具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是山西省主要梨产区之一。当地栽培的老品种比较多,主栽品种是砀山酥,品质较好。截至2015年底,晋中盆地梨栽培面积19.45万亩,产量28.9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5.5%、39.4%。
(3)晋东南盆地梨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包括长治市的屯留、长子和晋城市的高平、泽州等县(市、区),是山西省著名梨产区之一,已有16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主栽品种是砀山酥和大黄梨,其次为鸭梨、雪花等。截至2015年底,晋东南盆地梨栽培面积3.39万亩,产量3.9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2%、5.4%。
(4)晋南盆地梨区。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主要梨产区,包括隰县、万荣、临猗、盐湖区等县(市、区)。主栽品种有砀山酥、雪花、红香酥、玉露香、晋蜜等。截至2015年底,晋南盆地梨栽培面积16.51万亩,产量26.0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0.2%、35.5%。
上述4大梨区总面积为46.2万亩,产量65.3万吨,分别占全省梨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4.4%、82.5%。
1.5 梨果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山西省连续实施“水果提质增效工程”“水果标准园创建工程”“果业三品提升行动”等,果品安全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优质果率由改革开放前(1977年)的不到5%提高到现在的65%。全省各级果业部门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加强与山西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协作,服务和推进“晋果”走出去,目前全省梨果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各国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地,2014年隰县10万千克玉露香梨首次出口美国。由此可见,山西省梨果出口势头强劲。
1.6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强
梨作为山西省特色优良果树树种,在产业发展规划、新建梨园、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采后处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受到各级政府及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山西省已在隰县、平陆、祁县、平遥、原平、代县等县(市)建成了较大的玉露香梨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了玉露香梨果机械恒温贮藏保鲜库15万吨;成功策划和发布了“隰县玉露香梨”的地域品牌,同时配套建成了隰县玉露香梨电子商务平台和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山西省梨树栽植在品种结构上以砀山酥为主,占全省梨树栽植面积的65%。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结构性、季节性果品卖难问题,这样的品种结构和类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2.2 标准化水平较低,果品质量不高
近年来果价整体低迷,多数果农没有深刻认识到决定果价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果实品质,对果业标准化生产持观望态度,仍然走“大路果”,只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相当数量的果品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
2.3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许多地方果农只注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没有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的理念,在果品采后处理、品牌建设、果品营销等产业化发展方面缺少规划引导,造成采后环节发展滞后,产业化格局没有形成,影响了梨果产业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良种、良苗对促进果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关键作用。要依靠山西省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产业基础,选择一批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由集中旺季成熟品种向早中晚排开成熟、由集中旺季供应品种向均衡供应系列化品种转化,同时积极推广水果生产双减(减化肥、减农药)技术、矮化密植等先进栽培模式,促进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梨果质量。
3.2 加大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培育
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人工费用逐年上升的新形势下,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的小面积果园,很难生产出大批量、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高档果品,只有将分散的、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转向由“龙头”带动的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果业经营主体,才能有效实行由粗放管理向标准化生产、由单一传统经营向多元化多种经营型、由产供销分离型向产供销一条龙营销方式转化,确保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3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进步,人们的品牌观念越来越强烈,针对梨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主攻供给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地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战略。重点打造“隰县玉露香梨”等一批水果地域品牌,加大山西省梨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山西省梨果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