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

2019-04-28杨连玉

药品评价 2019年6期
关键词:丙组外感安慰剂

杨连玉

河南省镇平县中医院,河南 镇平 474200

外感发热的发病高峰期通常在感冒时或者是时行感冒阶段,其在四季均可发病,属于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外感发热能给予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故而,针对此病的治疗始终是医学界一个热门的话题,亦在中医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1,2]。由于外感发热的诱发病原体有多种,因而使之在病原体特异性治疗方面,其难度非常地高,通常以缓解及控制症状为原则[3,4]。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外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50例。本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甲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8.26±2.36)岁,体温平均(38.14±0.29)℃。在乙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8.26±2.36)岁,体温平均(38.14±0.29)℃。在丙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8.26±2.36)岁,体温平均(38.14±0.29)℃。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体温等资料指标,发现差异值甚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5,6]

1.2.1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者;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8~70 岁之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109/L,血白细胞总含量<3.5×109/L,同时≤10×109/L;属于急性发病,病程小于48小时;患者清楚研究信息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正处孕期或是哺乳期的女性;存在肺脏疾病者;因受到其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感染而引发发热者;伴随有影响生存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者;患有肝脏、原发性心血管、肾脏、血液学等病变者。

1.3 方法本次使用的外感清热解毒方为本院自制中药药剂,主要成分有黄芩、桔梗、芦根、白茅根、炙款冬、苍术、杏仁等,上述中药药材的使用剂量依次为30g、3g、12g、12g、9g、20g、9g。外感清热解毒颗粒剂与外感清热解毒安慰剂则是选择深圳三九制药公司所制造产品,二者中均含有外感清热解毒方成分,剂量为1/40。酚氨咖敏片(口服,3次/d,1次1片)生产厂家为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酚氨咖敏安慰剂生产厂家为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嘱所有患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甲组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外感清热解毒方和酚氨咖敏安慰剂,乙组使用酚氨咖敏片与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丙组为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和酚氨咖敏安慰剂。治疗时间为3天,服药天数必须大于两天,治疗的第3天,患者的体温若恢复正常,即≤37.2℃,可停止服药。随访时间则是维持在患者疾病完全康复。此外,在治疗中患者的体温若是连续2小时大于39℃,可采取0.5g的乙酰氨基酚给予其口服,并将其具体情况在用药表中详细记录下来。

1.4 观察指标三组的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0.0)对研究数值开展解析,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以形式显示,取t实施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则选χ2对其进行检验,若检验值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见表1,对比丙组的总有效率,甲、乙两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甲、乙两组之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起效及退热时间见表2,对比丙组的起效及退热时间,甲、乙两组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甲、乙两组之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表 1 对比甲、乙、丙三组的总有效率(n/%)Tab 1 Compar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B and C (n/%)

表 2 对比甲、乙、丙三组的起效时间与退热时间Tab 2 The onset time and antipyretic time of group A, B and C were compared

现今,针对外感发热的临床医治主要是采取对症处理法,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以及布洛芬等药均带有解热的功效[7]。而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中,相关抗病毒性药物能够产生显著地预防作用以及疗效,一般主要采取的病毒药物包括:第一,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此类药的治疗效果为,对蛋白质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复制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二,金刚烷类药物,此药可对M2离子通道活性起到干扰效果,中断病毒复制反应;第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塞米韦等),可强烈控制甲、乙型流感病毒,且可与存在病毒中的NA 产生特异性的反应,进一步结合,降低此酶的活性,有效中断感染细胞表面大量释放病毒,对病毒凝集产生促进效果,防止病毒继续蔓延,充分发挥抗流感功效[8,9]。但因为导致外感发热发生的病原体种类比较多元化,病毒、细菌的种类数量可在200多种以上,故而,导致病原体很难展开特异性治疗,因此,当前采取的治疗原则是以缓解及控制症状为主。此外,由于时行感冒,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研制出具有特异性的药物[10,11]。时行感冒、感冒二者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病原学检测条件弱),二者往往没有过多的区分,使用的治疗手段大体相同,因此,应取两者存在的共同点,结合患者身体的具体反应展开治疗[12]。

中医治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中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系统,且取得的疗效也较为理想。在中医辩证治疗中,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表宣肺、清热解毒为主[13]。在本研究使用的外感清热解毒方中,黄芩属于本方中的君药,不仅能产生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备专清上焦之热的作用,对外邪热毒起到解除的功效;白茅根主要效用为利尿、清热;芦根能产生除烦止呕、清热生津以及利尿的治疗效果。两类中药药材联合服用可产生凉、润效果,且不会因此过寒、过腻,对君药起协助作用,实现清热解毒、养肺导热之效,有效清除邪毒;两种药材润而免阴伤,同时也具备理气机、排肺痰以及化壅脓的效果;炙款冬具备止咳化痰、润肺下气的治疗作用;杏仁则可以产生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两类药材相须服用,能够起到止咳化痰以及下气肃肺之功。苍术具备祛风散寒以及健脾燥湿的治疗效果。由于易袭阳位以及风性轻扬,故于药方中添加苍术,不仅能疏风解表,同时还可起到化湿痰及留饮的功效;桔梗属于一种舟楫之剂,此药不但能够载药上行,直至病变部位,辅助君药实现利咽解毒的效果,同时还可性主上行,与杏仁、炙款冬两种中药药材联合使用,产生开宣肺气以及调畅气机的治疗效果,气顺方可化痰。上述药材联合使用,可产生清热解毒效果,清解上焦所产生的风热,同时除烦利咽以及解表宣肺[14,15]。

外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疗效理想,安全指数高。

猜你喜欢

丙组外感安慰剂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