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19-04-28杨开梅
杨开梅
(凉山州会理县中医院,四川 凉山 615100)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心痹”等范畴,中医药论治具有治病求本、副作用少的优势。本研究中,给予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开展联合自拟温补心肾、活血利水方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98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自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均符合《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54-75岁,平均(64.2±4.3)岁;对照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52-73岁,平均(63.5±4.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西医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口服氢氯噻嗪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6,25 mg/片),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32,5 mg/片),先从1.25 mg开始,1次/d,逐渐加量,最大为5 mg/d;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10 mg/片),先从小剂量2.5 mg开始,1次/d,逐渐加量,最大达10 mg/d。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温补心肾、活血利水方治疗,药物组成:附子18 g(先煎),干姜20 g,猪苓30 g,茯苓30 g,白术18 g,白芍20 g,川芎18 g,桂枝30 g,甘草18 g。水煎服,每日1剂,去渣取汁约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共计2个疗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纠正患者心功能至I级,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均基本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正常;②显效:进步心功能>2级但未至I级,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均明显改善;③有效:进步心功能>1级但未至I级,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均有所好转;④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是100.00%与无效率的差值。
1.5 统计学计算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常见、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心脏病,中医学将其范畴定义为“喘证”、“水肿”、“胸痹”等,是由于患者心脏疾病未能及时对症治疗而诱发,《素问·痹论》中便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之记载。我院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功效是温补心肾、活血利水。方中诸药可发挥协同作用,其中附子是君药,性味辛、甘,可作用于患者心、肾、脾经,可发挥温肾助阳及化气行水作用;干姜是臣药,性味辛、热,可作用于患者脾、胃、肾、心、肺经,附子辅以干姜,可发挥温阳散寒功效;茯苓的临床功效是利水消肿及渗湿宁心;猪苓可淡渗利水,可促使患者体内水邪自小便排出体外;白术可发挥健脾燥湿功效;白芍可利小便行水气,可有效预防附子燥热伤阴;川芎活血行气效果较为理想;桂枝、甘草可发挥温通心阳作用,可复患者心阳之气。诸药合用,可实现共奏之效。
本组结果: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更高。
综上所述,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可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LVEF,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