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框架的五指山市旅游发展分析
2019-04-28冯润
冯 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做为海南岛的象征,五指山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海南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海南的旅游发展史上,五指山市曾经辉煌一时,吸引着国内外的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但随着海南东线高速的开通,旅行社旅游路线的调整,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五指山市的旅游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五指山市又迎来了旅游发展的好时机。但有学者指出,五指山市旅游业发展一直存在交通、配套设施、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问题[1]。有学者认为可以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破发展瓶颈[2],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旅游开发对当地黎族文化的冲击[3]。本文基于SWOT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原真性”理论和主体功能区理论,对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
一、五指山市旅游产品类型
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五指山市的旅游业已形成了“生态旅游+度假养生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型:
(一)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3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分别概括出若干种定义,如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说、责任说等[4]。结合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状况,生态旅游应该指的是城市居民为了暂时摆脱城市环境的困扰,追求健康、理想的生态环境,到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旅游目的地从事休憩、娱乐、度假等活动,以达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放松身心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前提。目前,五指山市境内主体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生态特性为该类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开发的生态旅游景点有水满河热带雨林风景区、五指山红峡谷漂流、五指山大峡谷漂流、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太平山瀑布、牙胡梯田。
(二)度假养生旅游
度假养生旅游是基于生态旅游,在近十多年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类型。度假养生旅游指的是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吸引游客较长时间地居住在某个旅游目的地,以达到度假养生的主要目的。五指山市具有度假养生的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自2009年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立以来,度假养生旅游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其中,“候鸟”老人成为了到五指山市旅游的一个特殊群体。“候鸟”人群的度假养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异地探亲型,这类人群一般长期生活在北方,但定期前往五指山市探望亲属或朋友,并居住一周以上;二是安家落户型,这类人群通常在五指山市购置房间,并定期居住5个月及以上,同时,购置的房产也可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候鸟”人群主要看中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气候、环境和资源,对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三)民族文化旅游
著名旅游人类学家科恩(Erik Cohen)给“民族旅游”下了比较详细的定义,但简单来说,民族旅游就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观赏、娱乐、商品及服务。民族文化旅游是当今被普遍开发的人文资源,它已在许多民族地区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展示、宣传、保护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五指山市具有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的极好条件,如黎族文化、乡村文化,现有景点包括:初保黎村、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峒大观园、三月三广场。其中,初保黎村地处五指山市旅游精品线路上,是海南原始民族文化旅游经典产品,全村共有76户,310人。自然村总面积150亩,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唯一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是黎族生活、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四)红色旅游
2004年中央曾经给予“红色旅游”[5]正式的官方界定,但学界普遍认为该定义过多狭窄,缺乏对外交流沟通的基础,有学者将“红色旅游”界定为“到表征几代国人自1840年来,特别是自192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致力于实现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地点进行参观、访问的活动或社会现象。”[6]五指山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五指山毛阳革命根据地位于毛阳镇毛贵村,它围绕“革命根据地,黎、苗民族风情”两个文化背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题,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是海南第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主题,集教育、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二、对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作态势分析法,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的简称,最初被管理学用于分析企业竞争的优势、劣势、发展的机会和挑战,以便将企业自身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察的一种分析方法。随着交叉性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SWOT分析法已被学者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从五指山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如下:
(一)优势
1.国内知名度高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峰,其主峰高达1 867 m,素有“海南屋脊”之称,是海南岛的象征,历代文人也有不少描写五指山的诗文,如明代著名诗人丘浚就曾写过一首叫《五指山》的诗,将五指山的雄伟高俊、神奇秀美描写得栩栩如生,且广为流传,激起了后来人对五指山的无限遐想和游览的兴志。此外,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传遍了大江南北,妇孺皆知,传唱度很高,这是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所无法相比的巨大无形资产。
200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什”作为城市行政区划名称,“什(zá)”字读音不规范,给通什的对外宣传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什市正式更名为“五指山市”,体现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和自然生态等特点,有利于该市与外界沟通,提高知名度,挖掘该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好比湖南的张家界市和安徽的黄山市,就是通过用地标性景点给地方命名的方式,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只靠名称上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要发展旅游经济还要从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上找到有效途径。
2.旅游资源丰富
从经济学上说,促成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有价值的资源能力,即 “资源理论”。资源理论认为,旅游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拥有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特征的资源,那么旅游发展就能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7]。五指山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独特的气候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原始性、可鉴赏性、珍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海南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为海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是全球保存完好的四片热带原始雨林之一。
五指山分布着我国热带雨林海拔最高和相对高差最大的雨林带,是我国热带植被类型最多,植被垂直带谱最完整、最齐全的地区,其原生植被有3个垂直带谱,11个植被群丛,植物种类4900多种。五指山热带雨林群落最为典型,是我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生态基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在我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大价值。
五指山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资源。五指山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海拔高,纬度低,森林密布,这里的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均气温22.4℃,气候清爽怡人。年降水量1 900 mm至2 000 mm,相对湿度为84%,年均日照2 000 h左右,空气洁净无粉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10 000个/cm3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为纯天然氧吧。五指山市冬暖夏凉的气候不仅海南唯一,而且全国也少有。五指山热带雨林区域的气候更胜一筹,世界上有“一年四季分明”之说,而五指山的气候却有“一日四季分明”之说,即晨凉、午热、夕暖、夜寒的独特气候,素享“天然空调”“南国夏宫”“热带清凉世界”的美誉,是避暑避寒和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
表1 五指山市旅游资源类型体系[8]
此外,五指山市还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五指山聚居着黎族和苗族,民族风情古朴、浓郁,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海南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源,著名的黎苗传统节日“三月三”是黎苗同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缩影。五指山市总人口12万多,其中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孕育了五指山的文明。五指山市是民族歌舞、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基地,是历年海南黎、苗传统节日“三月三”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地区。五指山地区丰富、深厚、独特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底蕴资源使五指山市成为海南省著名的民族旅游城市,到五指山市旅游可以感受到黎苗族古朴的民族风情,领会到黎族历史的悠久及其创造的灿烂文化。
3.区位条件好
五指山市是连接海南中部地区和南北两地的重要枢纽,为中部中心城市,海南海榆中线(224国道)穿城而过,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黎苗风情浓郁,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和中部旅游的关键节点。此外,五指山市与周边琼中、保亭相临,地理位置特殊,形成热带雨林、水域风光等自然资源共享的局面,加之又紧靠旅游胜地三亚,距三亚市88 km,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五指山与三亚的山海联动日益加强,旅游区位优势更加突显。
4.旅游扶持政策
旅游业是五指山市优先发展的产业。为了促进五指山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五指山市扶持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和《五指山市鼓励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奖励暂行办法》,并设立五指山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影响大、带动性强、具有示范效应、推动农民增收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原有重点旅游项目的改造升级、基础性旅游设施、旅游促销活动、乡村休闲旅游服务示范项目的扶持,并以此为基数逐年按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递增[9]。
(二)劣势
1.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五指山市是国家贫困市,经济落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经济吸引力和设施吸引力不足,与周边新兴旅游市县相比处于劣势,旅游交通状况不佳是最主要的体现。
五指山市不便、不畅、不好的旅游交通状况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五指山市曾经是较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游客络绎不绝,游览路线从海口走东线到三亚,然后从三亚走中线,返回海口,五指山市是中线的必经之地。当时五指山市酒店床位异常火爆,还经常出现过夜游客订不到床位的情况[10]。但随着1995年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开通,相比路况不好的中线公路,游客会选择走舒服的东线高速,再加上各方利益分配上的分歧,旅行社调整旅游路线,使五指山市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开始下滑,在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五指山市的旅游变得越来越冷清,并导致如今所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是,跨县市旅游交通成为了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交通部门没有批准设立海口至五指山和三亚至五指山的中部旅游专线,三亚现有的“一日游”“二日游”线路至今也没有把五指山的景区(点)包含在内,使得海口、三亚来五指山的旅游团队进入五指山受到极大的限制,也直接导致到五指山市的团队游客至今无法形成规模,这与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极不相符。
2.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首先,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角度来看,五指山市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缺乏“原真性”考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1989)是较早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倡导的专业建议[11]。波斯汀(Boorstin D.)是最早将“原真性”引入旅游研究的学者[12]。旅游原真性指的是基于游客体验、与真实性和原初性相关联的一个文化价值概念。不同的游客由于价值观念不同,对同样的旅游产品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旅游体验。好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原真性的感知就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人追求的是客观历史事实或历史情境的重现,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意境”交织在一起,任何对原真性的感知都建立在审美想象的基础之上,旅游产品是否真实、原初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13]。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多开发商往往不去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市场化包装和模仿,甚至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歪曲和变异民族风俗,在五指山市的黎族风情文化表演中,就曾经设置抛绣球环节,这与黎族传统风俗极不相符,严重破坏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根基,这样的开发模式是坚决不可取的。
其次,旅游产品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尚未有真正成型的景区、景点,缺乏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和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拉动市场,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五指山市对初保村、水满村、什保村等黎族村寨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建设,包括旅游公路建设、村寨环境整治、人员培训等。但总体而言,这些已开发的村寨还并未完全展现出旅游资源潜力,还有较大挖掘和提升的空间。
3.旅游人力资源不足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五指山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22个,从业人员862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8%和46.4%。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81.8%,餐饮业占18.2%。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87.7%,餐饮业占12.3%。而在这些从业人员里,绝大部分服务人员只有初高中文化,管理层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也不多见,更别说具备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需要相应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人才,而现阶段五指山市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和规模,缺乏具有先进旅游发展意识和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乏力。
4.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海南省的民族地区市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低一小”问题,即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经济总量小,市县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步子不够快,特色产业发展较慢。特别像五指山市这样的中部山区市县,山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财政收入规模小,主要收入来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工资社保性支出比重高,财政供养负担重,属“吃补贴财政”,无力对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按要求进行配套,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建设,给予旅游发展更多支持,限制了五指山市旅游功能的提升。2014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26.9%和27.6%,民族地区农村人均收入9 388元,与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9 913元相差525元。
(三)机遇
1.中国进入国民旅游休闲时代
“十二五”以来,大众旅游发展迅猛,国民休闲成为旅游热点。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正式颁布,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工带薪年休假,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建设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2015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步入大众休闲时代,休闲消费和休闲时间在国民消费的比例中不断上升,旅游休闲成为国民生活的新亮点,而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成为当前我国大众休闲偏好的主要出游方式。
2.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启动
海南已经成为中国的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迅速扩张,旅游业的地位日益提升,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文件,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这加快了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了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发展海南中西部旅游,海南省计划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同时启动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五指山市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五指山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五指山市对外交通逐步改善
五指山市靠近三亚市,属于“三亚旅游圈”。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海南旅游仍然是以三亚旅游为发展龙头。区域良好的旅游环境给五指山市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南中铁作为中国中铁下属企业,投资约90亿元的三亚—五指山市旅游轻轨高速列车项目;从三亚到五指山将仅需30分钟,将真正形成海南大南部旅游圈。同时五指山与琼中、保亭、乐东的公路交通也将有很大改善,五指山市将建立一个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五指山作为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主体和海南中部山地旅游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
4.度假养生旅游和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养生保健,并且崇尚自然,渴望体验不一样的环境氛围,出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正在朝着度假养生和文化方面发展。特别是冬季随着气温下降,每年春节假期,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一家老小从全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海南来过冬,享受暖阳,养眼、养身、养心,当地人亲切地把这样的游客称为“候鸟”。“候鸟”游客在登山“洗肺”中得到了健康养生,在体验民族文化风情中身心得到愉悦,因此,在度假养生旅游和文化旅游兴起的时代,五指山市更能发挥资源的较大优势,秉持一种“愉悦生活”的观念,营造一个生态、人文、经济、生活等各个要素均衡配置的场所,旅游发展空间很大。五指山市接待游客从2011年的68万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1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7 500万元增加至2014年的1.87亿元。
(四)挑战
1.周边同类目的地带来的竞争压力
根据资源理论,旅游的竞争优势来自异质性、不可流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与周边旅游资源相似有利于形成“资源圈”,但同时也会产生对游客的争夺。虽然五指山是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雨林景观特色突出,森林生态环境良好,但是,五指山市周边地区也都是雨林分布区、黎族聚居区,已经开发了不少以热带雨林、生态休闲度假、黎族风情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五指山市旅游开发必须面对周边地区众多的同类资源的竞争。
将五指山市与周边的琼中县、白沙县、乐东县、保亭县、陵水县进行旅游发展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五指山市旅游资源有自己的特点,但因为开发力度不大,目前尚未形成明显优势。具体资源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五指山市与周边目的地旅游资源对比
续表2
可见,五指山市周边的同类旅游目的地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五指山市是海南省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目前尚未有迎合市场需求的成熟旅游产品,但是周边却已经开发形成了一批热点景区,倘若五指山市没有尽快对旅游产品进行转型升级,那它并不能成为游客到海南旅游的目的地首选。因此,五指山市只有创新整合资源,不断寻求自身独特性,错位开发,兼顾互补性与差异性,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复兴和发展。
2.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生态核心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科研价值高,生态意义和保护责任重大。五指山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了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九十开始正式进行旅游开发。然而,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存在很大冲突。在我国,为了保证旅游开发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便根据功能的不同,将自然保护区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对旅游开发进行严格限制,尽量保持“自然”状态;缓冲区是过度地带,避免大规模的开发;实验区可设立专门的游览区,开展旅游活动。
进入21世纪,为了寻求一种更佳的旅游开发模式,国际社会又提出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主要从保护环境的立场出发,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将封闭保护变为开放保护,开展一种既能产生经济利益,又不至于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游览活动。而在国内,“主体功能区”理论用于优化我国国土开发格局被正式提出,经过“十一五”的整个研究阶段后,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主体功能区”理论指出,按开发方式,可将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理论有利于合理规划布局,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因此,我们将主体功能区理论与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相结合,应用于五指山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尝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道路。
基于五指山市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不同资源的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开发方式,我们可将五指山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种方式。具体来说,首先针对目前已完成初步开发的3A级以上景区进行优化升级,如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就属3A级景区,主要以五指山热带雨林和热带沟谷等自然资源为基础进行开发,要提升五指山市的旅游立品含金量,就必须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规模和开发层次;其次,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景区进行重点开发。随着民族旅游的不断发展,五指山市作为黎苗族的聚集地,民族文化浓郁,是海南黎苗文化的核心地带,重点开发黎峒大观园,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保持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再次,对于少数民族原始村落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实行限制开发,如初保黎村就是典型代表,它是黎族原始村落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于这样的景点,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于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民族文化敏感区域禁止开发,民族文化敏感区域主要涉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分区如图1所示:
图1 五指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内部条件来看,五指山市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国内知名度较高,其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再次,五指山市是连接海南中部地区和南北两地的重要枢纽,紧靠旅游胜地三亚,旅游区位条件极佳,最后,为了促进五指山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良好的旅游扶持政策。同时,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劣势也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五指山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其中不便、不畅、不好的旅游交通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二,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某些方面缺乏对“原真性”的考量;其三,缺乏相应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人才;其四,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发展较慢。从外部环境来看,五指山市旅游发展的机遇在于,中国进入国民旅游休闲时代,生态旅游和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在大众休闲活动中占据越发突出的地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启动势必带动岛内各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五指山市对外交通的逐步改善,五指山作为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主体和海南中部山地旅游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度假养生旅游和文化旅游逐渐兴起正好给五指山市的旅游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应地,机遇与挑战并存,五指山市主要面临挑战:一是周边同类目的地带来的竞争压力,二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总的概括来讲,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