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2019-04-28田文亮
文/田文亮
1 概述
我厂为200MW燃煤发电机组该锅炉是无锡锅炉厂生产的超高压,中间再加热和自然循环固态炉渣煤粉锅炉,“π”型布置汽包锅炉。东方汽轮机厂汽轮机为单轴、三缸、双排、中间再热、间接空冷凝汽轮机。
火电机组的自动控制必须首先确定主汽压力曲线,实现滑压运行方式的情况下,解决好总风量与燃料量配比---控制氧量变化,减温水、给水与主汽流量配比---汽包水位稳定,磨煤机的风粉比---确保机组负荷响应速率,一次风与二次风的量值及刚度比---保证入炉煤的燃烧。只有在解决上述问题后,才能够实现机组升负荷、降负荷、不同变化率、不同负荷段、不同变化幅度等情况下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运行情况及数据分析,1号机组协调及主要子控制系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机组长期运行过程,自动投入率较低,目前仅给水控制处于自动运行状态,风烟系统、减温水控制系统、制粉及一次风系统、协调控制系统等都未投入自动。AGC的投入完全不具备条件。
(2)机组进行引风机增容,燃烧器改为低NOX燃烧器,部分热控设备(测点及执行机构)无法满足投入自动运行的条件;
(3)机组负荷调节快慢的主要应性因素在于入炉燃料量的快速变化,而磨煤机的冷、热风门均在手动运行状态。
(4)一次风机、送风机的控制均存在动叶及变频两种方式,对一拖二的控制系统,自动状态下不能采取一台变频、一台工频运行下的自动方式;
(5)锅炉的燃烧配风变化很大,必须对相应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避免水冷壁及过热或再热的超温;
(6)脱硝控制中,氨气的消耗很大,影响经济性的同时对运行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相应控制上需要优化的内容
针对机组运行状况及设备条件,采用如下思路进行机组整体控制的制优化:
3.1 风烟系统控制的优化
3.1.1 引风机控制的优化:
(1)风机静叶执行机构死区的检查(死区应小于2%);
(2)送-引风机控制上的平衡前馈;工频与变频方式下的切换(变频指令与动叶开度)构造相应运行方式下的前馈。
增加炉膛负压偏高/低工况下的快速调节前馈,适应磨煤机启停、一次风机跳闸等工况:
炉膛压力Pa-1200-500 0 500 1200前馈量% -10 0 0 0 10
3.1.2 送风控制的优化(变频+动叶)
送风控制系统设计为风/煤配比氧量校正的串级控制结构,主回路为氧量控制,维持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氧量设定,其输出量用修正总风量设定,氧量调节器的输出时系数,用于保证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
(1)总风量测量信号增加相应的惯性;总风量=一次热风+一次冷风+送风每个测量增加一个惯性;(防止个别测点信号抖动时,影响总风量测量信号波动)
(2)采用燃烧过程中“富风”控制策略,在实际燃料及设定燃料取大值后作为风量的设定值,保证在任何工况下的总风量设定值都不小于燃料量的需求。
(3)增加变负荷前馈风量逻辑;
(4)为保证锅炉的热效率,对总风量的设定增加氧量校正,总风量设定以炉主控输出(燃料指令)为基础,函数修正:
锅炉主控输出% 0.0 24.0 40.0 70风量设定 40.0 40.0 60.0 100
(5)氧量调节器的跟踪条件:氧量PID跟踪实际风量/理论风量,氧量调节器输出校正系数范围为:0.7~1.4。
3.1.3 一次风机控制优化(变频、导叶两套控制)
(1)一次风压设定逻辑的优化(采用燃料主控的输出作为一次风压的设定)。
(2)增加变负荷前馈对一次风压设定的修正函数。
负荷变化量MW-6.0 -0.5 0.0 0.5 6.0修正值Pa -0.4 0.0 0.0 0.0 0.4
3.2 增加机组的变负荷前馈控制逻辑
为实现协调方式投入后,机组负荷控制的稳定及负荷响应的速率,对不同负荷段、不同的负荷变化率、不同的负荷变化幅度、升/降负荷等工况的适应,增加变负荷的前馈,并带有自适应的“刹车”控制策略。(优化控制的核心,构造动态和稳态两个调节回路)
3.3 协调控制优化
3.3.1 锅炉主控
由于本厂锅炉为汽包炉所以锅炉主控的控制策略改为直接能量平衡(DEB)的控制策略,直接能量平衡的构造中,锅炉侧的能量回路需要引入汽包压力的微分,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入炉燃料的变化量,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1)闭锁增减逻辑(主汽压力与设定值大于0.6MPa,闭锁增负荷。当主汽压力与压力设定值偏差量小于-0.6MPa时,闭锁减负荷),确保负荷指令变化较大情况下,能够将主蒸汽压力控制平稳。
(2)锅炉主控前馈:1.负荷设定对燃料量的前馈;2.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的微分变化前馈;3.变负荷前馈。
(3)当一次调频动作时,大幅度减弱锅炉主控控制的设定值与测量值。
3.3.2 汽机主控
(1)增加高负荷情况下的主汽压力超压控制逻辑。
(2)将原有拉回回路进行修正,既考虑AGC的考核指标,又要满足安全运行。
3.3.3 燃料主控
(1)变负荷前馈需要增加至燃料设定;
(2)增加煤质校正回路BTU控制,用于匹配入炉热量的可控并实现协调方式下对燃料量的手动干预,同时增加相应的操作接口。
3.3.3.1 磨煤机控制的优化
增加冷风控制的前馈(热风指令、燃料量指令)。
3.3.3.2 脱硝控制的优化
(1)采用串级控制策略,主回路PV为NOx,副回路PV为氨气流量。
(2)增加防积分饱和回路:
1.混合器入口调阀开度小于10%或者脱硝出口仪表处于吹扫、校准时,主回路输出下限值跟踪输出值。
2.混合器入口调阀开度大于90%或者脱硝出口仪表处于吹扫、校准时,主回路输出上限值跟踪输出值。
3.脱硝控制前馈:出口NOx与设定值的微分变化前馈;燃煤量及风量函数的前馈;变负荷前馈;入口NOx与设定值的微分变化前馈。
4 总结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保证机组的输出功率快速而平稳的适应电网负荷要求,同时保证机组运行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提高锅炉的燃烧率,实现汽轮机和锅炉之间的能量平衡,且协调控制优化后提高了关于《两个考核细则》中的AGC考核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