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花棍舞在职业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2019-04-28朱蓓靳玲
朱 蓓 靳 玲
江西花棍舞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全南县民间,是一项独具文化特色的舞蹈,于2007年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花棍舞最初为一种祭祀舞蹈,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江西人民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江西花棍舞再现了江西先民生产方式和生活面貌,其中许多动作模仿了先民们打猎、挖笋等生产劳作动作,对研究江西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江西花棍舞的动作粗犷而细腻,动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本文拟对江西花棍舞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推动职业院校开展江西花棍舞的研究与保护,促进江西花棍舞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江西花棍舞在职业教育中传承的制约因素
(一)院校与相关政府部门尚未形成联动机制
江西花棍舞属江西省级非遗项目,自2007年以来已经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然而花棍舞资源整合以及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依然是江西花棍舞传承与发展的瓶颈。目前花棍舞资源整理的主体主要是当地传承人,因为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在资源整理过程中力不从心。在传承人培养方面,由于农村青年多外出打工,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职业院校在非遗资源整理与传承人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职业院校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花棍舞资源进行整合;其次,院校学生数量众多,可通过课程开设的方式培养传承人。上述工作内容有赖于政府部门与院校之间展开双向联动,但各级政府以与院校之间的工作并不协调,花棍舞进校园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在花棍舞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政府部门未能充分调动院校的优势力量,而职业院校在花棍舞项目上的整理与申报等工作也未能与政府部门保持高效沟通。花棍舞保护与传承的形势依然严峻,亟待政府部门与职业院校之间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使花棍舞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二)传承的内容与受教途径还有待更新整理
在当前的花棍舞传承中,主要采取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其传授的内容也是单一的花棍舞动作。为了探寻江西花棍舞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笔者对职业院校200名舞蹈方向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学生对非遗项目入校园期待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非遗项目期待学习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学生对非遗项目学习,有36.5%的学生表示仅希望学习动作技巧,34.5%的学生表示希望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另有28%的学生表示希望全面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与动作套路。这一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对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兴趣,这与非遗项目传承的内在肌理一致。江西花棍舞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各地区独特的环境与文化土壤中形成,其文化内涵丰富,动作套路的观赏性较强。在江西花棍舞的传承过程中,注重动作套路等传统技艺的发掘与保护,对其文化内核的开发与传承则较为薄弱,亟待在职业教育传承中予以丰富完善。
在传播途径方面,此次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非遗项目学习/了解渠道
从表2可以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或了解非遗项目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占比达47.7%,通过学校教学进行学习的仅占25.7%,这一结果表明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的非遗项目教学力度不足,而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职业院校学生对江西花棍舞的了解很有限,此次调查中仅有19%的学生知道该项非遗项目,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亟需开拓教育新途径。
(三)文化创新动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历史中的许多艺术形式皆是由于未能结合人们的审美进行创新改良而湮灭,而现存的许多非遗项目皆是因为创新而获得了新生。职业院校学生喜欢的非遗项目节目类型的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喜欢的非遗项目节目类型
从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15%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原汁原味的非遗节目,10%学生表示无所谓,另有8%的学生表示可以无底线的根据现代审美特点对非遗项目进行改变,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则认为保持非遗项目的内核不变,在内容上结合时代特点的非遗节目更具吸引力。这一数据表明,非遗项目在职业教育中进行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在内容上予以创新,编创新的节目以吸引学生兴趣。江西花棍舞在历史的演进中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从娱神向娱人的转变,这也为江西花棍舞传承至今奠定了基础。但在如今,江西花棍舞的传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江西花棍舞的内容单一,观众数量较少。这对江西花棍舞在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和阻碍。
二、江西花棍舞在职业教育中传承发展的路径
(一)职业教育活动要与政府“非遗”工作有机结合
江西花棍舞的历史悠久,反映了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思想理念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在职业教育活动中传承和发展江西花棍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当前江西花棍舞传承过程中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不够通畅,有必要构建职业教育活动与政府“非遗”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首先,职业院校相关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非遗”保护主管部门的工作流程与主要职责,从而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掌握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与需求后,院校专家可从提出对策建议和提供学术支持两个方面推动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在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院校专家学者可发挥自身在“非遗”研究方面的专业特长,根据流程提出对策建议,为江西花棍舞在职业院校良好传承与发展奠定法律与政策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的需求,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为之提供支撑。
其次,在职业院校中设立专门的“非遗”项目部门或岗位。随着人们对“非遗”的关注日益提高,进入各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也日益凸显,设立专门的“非遗”项目部门或岗位,可以更好地满足“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需求。一方面,通过校内专职部门或岗位对校园开展的“非遗”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对有必要开设的“非遗”课程,与校内专家对接进行资料汇总与申报;另一方面,由该部门或岗位专职负责与政府部门对接,以便提升职业院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效率,推动江西花棍舞在职业院校开设课程。
第三,政府部门应构建完善的反馈工作机制,确保在与各院校的沟通中能及时对院校提出的问题作出反馈。同时,各院校亦应完善自身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高效流通,反馈内容及时落实。当院校数量和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时,则可建立内部信息化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的高效传递,促进政府、职业院校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高效联动。
(二)积极开展花棍舞课程建设和数字化传承路径
江西花棍舞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承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工作亟待进一步完善,其中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由于此前江西花棍舞的保护工作重心停留在表层的道具保障、经费保障等层面,缺乏深层次的发掘。因此,江西花棍舞在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开设以及课程推广三方面同时进行。
首先,要从教材建设等方面完善课程内容。目前,对江西花棍舞的理论研究十分稀缺,知网检索“花棍舞”仅找到66条结果,其中涉及江西花棍舞的屈指可数。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江西花棍舞的理论体系是首要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江西花棍舞文化内涵的发掘,充实江西花棍舞教学的文化内容。歌舞文化历史悠久,江西花棍舞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中融入了历史中江西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与审美情态,这些内容是江西花棍舞的灵魂所在。另一方面,要加强江西花棍舞舞蹈形态的课程内容建设。江西花棍舞的舞蹈形态、动作与律动的特色鲜明,针对此类内容展开研究并融入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江西花棍舞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开设江西花棍舞课程。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江西花棍舞课程。一方面要对职业院校舞蹈、体育等有关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安排一定课时用于江西花棍舞教学,必要时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进行集训;另一方面则通过技巧训练让学生掌握江西花棍舞的动作套路,从而让江西花棍舞能够更好地传承。
第三,构建江西花棍舞数字化传承的模式。通过校园内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江西花棍舞的数字化资源。基于移动数字化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江西花棍舞的理论知识和观摩动作套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让江西花棍舞课程体系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三)在保证花棍舞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
江西的“非遗”项目众多,如采茶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前,江西花棍舞传承与保护的形势严峻,借鉴采茶舞的成功经验对花棍舞进行创新开发是一条可行之路。纵观江西花棍舞及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历史,“变”是其中不变的规律。在发展到不同的历史时期,花棍舞及其他众多的“非遗”项目都在“变”的过程中迎来了新生,因此,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是江西花棍舞继续传承可以尝试的一条道路,但创新并不是一味的迎合观众需要,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非遗”项目的生命力源于其漫长的积淀,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动态艺术。江西花棍舞在赣州全南等先民生活的地方诞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根据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对具有一定创新的非遗项目更感兴趣,因此在职业院校开展江西花棍舞教学时可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但要避免其文化内核丧失。
其次,结合全南等地区当代的生活特色创作新节目。如今,全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均发生了重大改变,旅游产业成为当地人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在职业院校开设江西花棍舞课程时,可以通过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节目吸引学生兴趣,吸纳更多的人加入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与保护行列。
第三,与所有“非遗”项目一样,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主体是人,而不是物,只有不断的让江西花棍舞舞动才能确保其以“活”的姿态长久传承下去。因此,江西花棍舞这一非遗项目,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承和发展,还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江西花棍舞的文化内核的基础之上,能够培养起其传承和创新花棍舞这一“非遗”项目的意识,为花棍舞培养出更多潜在的接班人。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江西花棍舞的传承意义重大,而通过职业教育对江西花棍舞进行传承具有诸多优势。在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为江西花棍舞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西花棍舞传承者既要坚持其内在核心不变,又要突破传统束缚。相信在职业教育中,江西花棍舞必然获得良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