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离与重组

2019-04-27宗世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农村民俗

摘 要:处在泰山农村地区的高姑庙,其所代表的民俗信仰,反映了泰山地区信仰的多样性。其历史由来与发展沿革是泰山地区农村民俗的一个缩影。通过调查高姑庙的相关信仰,可以发现,其背后蕴藏古代农村宗族势力的一个缩影,高姑庙的现状原因恰恰也是众多农村民俗衰弱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中国农村;“高姑庙”;民俗;宗族势力

农村本土信仰是农村本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位于泰山农村地区的高姑庙信仰,覆盖范围仅一个村庄的信仰,作为一个已经消失了的信仰。它的所谓村庄地位是过去农村本土文化村民日常生活中地位的一个缩影。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民俗,会对村民的精神世界作出一定的侧面反映。

“高姑庙”位于泰山地区的东武驾庄内,此村北邻泰山,南近曲阜,处在山东地区两大文化重心的枢纽线上,是商旅来往、文化交流的交通必经之地。本文完稿前,此村现今有3000人,但是仅仅知道高姑庙的人群仅限于80年代之前出生的一部分人群,约占四分之一不到,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则很少知道。对这一信仰,比较了解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部分老人,并随着老人的去世并渐渐消失。

在笔者看来,高姑庙信仰是一种女性神仙信仰。这种信仰,极有可能借鉴于泰山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碧霞元君作为泰山信仰文化人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泰山周围的农村村民的精神世界。

一、高姑庙信仰与农村女性地位的关系

女性神话人物在泰山农村地区村民的口中是作为一种类似于亲属关系表现出来的。如碧霞元君被泰安当地人称为“泰山老奶奶”。高姑庙在村民的口中也被称作“高姑子庙”,所谓“姑子”,在当地语境中,既可指丈夫的姊妹,也极有可能指父亲的姊妹,由于高公庙信仰作为一种已经消亡的,无人能够完整描述其传说准确来源民间“死亡信仰”,我们只能将所谓的“姑”或“姑子”判定为一个家庭中父系家族的女性亲属,即以上提到的两种情况的共同属性。而碧霞元君,在当地人口中的泰山老奶奶,亦是父系家族的女性亲属。这种称呼一方面是古代村民对神灵信仰表达亲密的一种手段。

二、高姑庙信仰与宗族势力的关系

高姑庙信仰中的“高”字十分惹人注意的。高是作为一种姓氏而存在的,这个村庄中高姓村民较多,大约要占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这就不得不注意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一大势力——宗族势力。以下几点可以说明高姓村民与高姑庙变的关系。第一,在对高姑庙有一定了解的村民中,对这一信仰比较了解的大多数为高姓村民,或者是嫁入高姓村民家的女性村民。考慮到过去的识字率,说明在高姓村民中起码有一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对高姑庙信仰进行宣传。第二,在现存的高姑庙旧址(只余屋体框架的断壁残垣)的村庄地区周围不足10米居住的村民中,有6户人家的姓氏都是高姓,询问一名李姓老年女性村民得知,高姑庙附近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村子的中心地带,且高姓村民大多也居住于此,高姑庙在这一点上起到了睦邻同姓宗族的作用,使高姓宗族便于对于高姓村民的管理。在询问的20名30岁以下15岁以上的高姓村民中,对高姑庙了解的几乎没有。高姑庙作为一个村庄的小众信仰,失去了传承的载体,高姑庙的衰弱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势力与知名度并更加衰弱,直至无人知晓,成为了一种“死亡信仰”。

三、高姑庙信仰与农民农业生产主观愿望的关系

以上二点,是高姑庙在传统伦理道德与秩序中的地位的简明探究,也就是所谓的“人事”,同时中国古代农村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经济、小农生产,高姑庙在所谓的天命中的地位,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高姑庙所在的东武驾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作物为粮食作物,询问老年村民,得知高姑庙前再过去常常作为扬麦晒粮的谷场。笔者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高姑庙承担着所谓社稷(土地神、土地庙)的功能。对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极有可能对村庄中的任何神灵进行祈祷,祈求粮食生产的顺利与丰收。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姑庙信仰是以传统伦理观为基础形成的神话传说加之以同姓宗族传统的“名人祖先”人为加工所形成,其信仰的核心是传统的伦理观,如孝道、仁义等等,本质上说,该信仰是为维护乡村伦理秩序而存在的,更准确的说是为传统的同姓(在此村表现为高姓)宗族的秩序而服务。高姑庙在一个村庄里的庙宇,在中国并不是少数。这种精神上的民俗,过去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与反射,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种精神民俗的反向推导,对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可以进行一定的推测。

参考文献

[1] 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2007(01).

[2] 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5(01).

[3] 史卫东,张雪萍.泰安市民间寺庙遗存与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02).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离与重组:泰山传统信仰与现代文明的互动关系”(项目编号:201810447037);聊城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离与重组:泰山传统信仰与现代文明的互动关系”(项目编号:CXCY2018077)资助。

作者简介:宗世昊(1997- ),男,山东泰安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中国农村民俗
冬季民俗节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发展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浅论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