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诵读经典能力的提高策略
2019-04-27刘玉君
刘玉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流动儿童;诵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97—01
在流动儿童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既可以弥补流动儿童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又可以在诵读中培养流动儿童的精神情感,丰富和提高流动儿童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实践诵读中还能培养流动儿童的一些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如何针对流动儿童实际情况,提高流动儿童诵读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流动儿童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说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只有培養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经典,产生主动的需要,变“要我诵读”到“我要诵读”。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诵读兴趣。良好的诵读环境,浓厚的诵读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在大厅、走廊、操场等环境中有意将经典诵读文化以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们抬头可见,张嘴能念;还可利用校园广播站、网站、班队会、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宣传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一个彰显文化的环境、浓厚的书香氛围,以激发学生参加经典诵读的兴趣。
2.巧用故事引导,培养诵读兴趣。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都离现实的生活很远。可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通过故事来循循善诱,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讲一些益智有趣的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让学生想象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打工,多年后回到家乡的情景等,通过故事学古诗、诵古诗,让学生既有听的兴趣,也有读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选择性地讲一些故事,或用原文有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如讲“鹏程万里”后,学生去看一看《庄子·逍遥游》里讲的大鸟到底有多大,调动了学生学诵经典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二、要让学生学会诵读
没有学生天生就喜欢读书,且还是许多字不认识的书。诵读的经典古诗文,不能与课文相比,它的内容长短不一,诵读的平仄声调和节奏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仅爱诵读,而且要会诵读,要诵读得有收获有成效。
1.榜样范读法。“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榜样示范的感染力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在学生心中,教师是权威。教师的范读不但是一种诵读学习的方式,重要的是教师的读是有情感和文化素养的读,教师做好范读,就发挥了示范、身教的作用。学生们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去学去读,并渐渐地感受其中的乐趣。故教师在范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动口张嘴,指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感情、读出内涵。
2.媒介跟读法。有时候教师读完了,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进行听读,如广播、录音机、多媒体等媒介,教师要引导学生听不同的声音,体会不同的诵读;还可组织小广播员进行诵读,增加学生诵读的展示机会。
3.同伴互读法。建构主义揭示,学习活动的内在机理是互动。教师可引导同伴互相学习,在交流中学习沟通,如征求同伴“小教师”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问题,及时做到边读边改,这样培养了合作精神,还可借用同伴的榜样力量,发挥帮扶带动作用,他们认真耐心且第一时间纠错的特点,为同学作指导,但前提是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好“功课”,避免出现不应有的问题。他们在诵读中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
三、让学生快乐诵读
流动学生不能只有诵读,或是背诵,形式过于单一就失去教育效果,失去内驱力,所以要为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要创造一个交流平台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经典诵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开放图书馆。诵读的内容,不能光是教师提供的,还应该提出目标、范围等,如春天到了,让学生们自我去寻找那些歌颂春天的经典诗文,图书馆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们既能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又锻炼能力。
2.多种形式的展示。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诵读大王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笔记摘抄鉴赏会、“诗配画比赛”,让学生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认可和赞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诵读方法,就会使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