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27贺丽霞
贺丽霞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85—01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情境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怀。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难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文本细度的自我分析能力,反而过分地重视理解文本的含义,再加上对知识的盲目延伸,也会使得学生顾此失彼。因此,如何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就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略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研究了教学方法,随着各种个性化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给我们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但是并不是说运用了这些教学方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朗读方法很多,但他们并不懂朗读的意义,也就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照本宣科,学生感悟体验缺乏原动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学设计为基础,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以及文本的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一旦没有了教学设计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虽然教学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材中多元化的体验是教学参考不能全部涵盖的。一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认识教材文本,就无法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感悟以及体验。因此,这种断章取义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获得的感悟停留在原点。
二、 实施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文本细读的重要步驟就是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抓住文章的导向以及写作的目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2.教师应监督学生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同样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给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比如:“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又冷又饿、哆哆嗦嗦、美丽等词语造句,或者是对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局部细读把握文章的文意。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段落的每一个文字都与主旨密切相关。文本阅读不能单一地对某一阅读模块进行阅读,也不能逐字分析,因此教师在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局部的细读去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思想,再根据具体的段落进行详细探究,从而避免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将原本的文章划分得支离破碎,打破文章原有的美感。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局部细读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还可让学生细读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通过这些句子掌握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从而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3.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盲目地进行课外延伸,这样只会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并且也会对阅读分析无从下手,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适当地进行文本延伸。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展《三国演义》的片段给学生进行细读,让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了解诸葛亮的性格,这样就达到了课外扩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文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要表达的思想还需要通过读者亲身感受才能理解其含义。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本细读,教给学生更多文本细读的方法,且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激起学生对文本细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