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9-04-27陈丽霞
陈丽霞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6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原理的掌握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培养中学生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学习情境,并努力探索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同时结合已具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脱离了教师事先设计和期望的目标,教师不应刻意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营造提出问题的创新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创新教育的大环境。对于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应在日常教学之中及时反映出来。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例如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造适当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应该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及时发现,及时予以引导,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必须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量变到质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灵活性、实践性以及综合设计性都是非常强的,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通过重视实践来发展创新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推动学生大胆迈向成功的彼岸。而且,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加强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索和创新欲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新旧知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也应该设计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再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共同的努力,使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学生中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向老师请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同时,教师也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學生不懂的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能够进行重点讲解。
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持续不断地探索研究中学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贯彻执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