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带着体验阅读文本

2019-04-27王恒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体验式学生

王恒友

内容摘要: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就在于教师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知,过于注重教师的机械引导和理性分析,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致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要为扭转当前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促使其走出误区,返本归真,充满活力,做一点尝试和探究。我们提倡运用体验式阅读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主要途径在于:放开手脚,尊重阅读体验的个性;创设情景,搭建阅读体验的桥梁;开展活动,激发阅读体验的兴趣;借助媒介,优化阅读体验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 体验式 文本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段指导性的意见为我们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指出了一条明路。

所谓体验式阅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促使其通过自我领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性加工和升华的阅读模式。换言之,体验式阅读就是要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积极调动与之接近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去走进课文,使阅读成为一个精神体验与享受的过程。那么,如何操作这种体验式阅读模式呢?我略作了一点探索。

一.放开手脚,尊重阅读体验的个性

学生拿过来一篇文章开始阅读时,首先是要依据文本语言的呈现接通自己生活的独特体验进行自我阅读。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不尽相同,他们对文中的体验、理解也各有差异。其实,学生的阅读过程就是个体体验的过程,带有明显的独特性、多元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预设一定的教学程序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性指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散文。在教学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说出自己的依据。”我设置这个问题本意并不在于让学生总结阅读内容,而是意在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概括,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表达。针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过去的讲解都意在强调鲁迅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理由是三味书屋没有百草园有趣好玩。事实由此相反,有一位学生就用“快乐”来概括这里的生活。他的理由是:“读书下课后可以跑到书屋后面的花园里采摘腊梅,寻蝉蜕,还可以捉苍蝇喂蚂蚁;看见老先生“读书时把头拗过去,拗过去”,感到很好笑;学生还能在趁先生陶醉于读书时,做指甲戏,画画。”“是的,这些都构成了三味书屋特有的乐趣,这一点也不亚于百草园里的趣味。”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独特的见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以他们对生活独特的感受,闪现出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这确是我们教师值得尊重和赞扬的。

二.创设情景,搭建阅读体验的桥梁

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设法把学生体验过的生活情景移植到课堂当中去。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就要尽力挖掘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创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带着这种体验和感悟走进文本,进而达成读者和作者的感情共鸣和思想共识,要让学生感受到既是在“读作者”也是在“读自己”。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进入文本中,与作者产生了同感,找到了知音,他们的阅读热情自然会高涨。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是因为文章所蕴含的父爱深情常常会使我们在生活体验中找到同感,试想,一个在生活中父爱毫无感觉的人,怎么能深切体会朱自清一次又一次饱含感情的泪水?因此,我在教授新课前,就先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个情景,诉说父爱之情,然后再让他们带着这种“爱”的体验阅读文章,自然会体悟出凝聚父爱的那个令人潸然泪下的“背影”。特别是让学生体会“望父买橘”这个特写镜头时,干脆就让学生来个“角色易位”走进文本:如果你是朱自清,你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买橘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活中,你是否也留心观察过自己亲人的一些类似的行为?这样,学生的动情点和作者的动情点一经碰撞,便会闪现出文章所体现的亲情之美。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作品营造的情景,再创设学生体验过的与之相近的生活情景,搭建文本与学生经验的桥梁和支架,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体验的兴趣

我们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里面塑造了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具体可感的特定的角色,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时,如何感受这些角色呢?最好的方法还是来个“角色朗读”或“角色扮演”,以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搞一场“现场直播”。如处理《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作品,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验人物形象。皇帝虚伪透顶的丑态,骗子投机取巧的伪装,大臣自欺欺人的嘴脸通过学生的角色朗读就可以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模仿性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体验人物的心理,体验人物的性格,进而深刻理解这篇童话作品所表现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师用不着再去让学生解决“课文中对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用这些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塑造这些人物表现了文章怎样的主旨?”等程式化的问题了。

仿读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那么扮演更能使閱读体验形象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将文字变换为场景来观摩探讨。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孔乙己》《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孙权劝学》等这样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编自演,用演课本剧的形式去进行阅读教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创造性,把平面的语言生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

四.借助媒介,优化阅读体验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时,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画面、视频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丰富而生动的情景渲染中愉快的接受阅读,主动地探究阅读,充分地享受阅读。比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视频片段,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产生了形象化的美妙感受。这样,让学生带着现场生成的美好体验去阅读课文,赏析语言,自然会领略济南冬天“温晴”的美景,深刻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温情赞美。另外,基于中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教师还可以恰当地利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匹配相适应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美妙配乐的浸染中,产生感官与情感的双重渗透和体验,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可先播放一些悠扬凄婉的音乐,让学生也带着浓浓的“乡愁味”缓缓的步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再播放《乡愁》的朗读视频,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朗读这首诗,从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恋恋不舍的思乡情怀。

总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怀揣体验的心态和方法,穿透文本中的语言符号,进入符号表达的体验世界,去体会文本中原汁原味的“真意”。阅读一旦与体验融合,学生自然会喜欢阅读,喜欢上语文课。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体验式学生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赶不走的学生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学生写话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