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

2019-04-27张永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张永霞

内容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国学经典地诵读,旨在组织学生通过读写背记等方式,从小就受到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在享受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濡染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弥补传统道德的缺失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 熏陶儒染 启迪塑造 潜移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这个要求从课程标准层面把经典文化列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日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石,此项工程也将陆续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在农村小学,因为地域原因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现状,大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简单粗放,甚至仅仅停留在隔代照管、只能完成简单的生活照顾的水平上,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农村小学少年儿童在传统道德教育上的欠缺更加突出!

而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身处信息时代,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的缺失已成事实,他们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已经在悄然改变。少年儿童传统道德品质的缺失应该如何弥补-----成了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料。而最好的资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国学经典地诵读,旨在组织学生通过读写背记等方式,从小就受到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在享受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濡染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弥补传统道德的缺失有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普遍为师生、家长所认可并接受。但是,各地区、各学校学习“国学经典”的形式花样繁多,效果参差不齐。我们认为,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学生更应从修养、气质等方面着重领悟其意义。既然是经典,就不能仅靠一次活动或一次诵读,就能将国学铭记于心。而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坚持始终。毛泽东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而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于大家共同商榷。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原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对经典诵读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恰当地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1.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1)听经典诵读。我们可以从电脑里面找寻到一些好的视频诵读,经常组织学生听读;(2)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教师宜用范读指导。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孩子们的诵读欲望,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提高教师的诵读水平,才能正确指导、点拨学生;只有教师的表情诵读多了,学生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3)辅导读本,教师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诵读,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解释。这样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4)背读。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边诵边配乐表演,这样会增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起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2.采用激勵评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因此我们要在引领学生诵读和积累经典诗文后,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学校采用“诗文擂台赛”等形式来评选优秀人员。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学生自命的官衔:“我是吟诵王”、“我是诗歌收藏家”、“我是经典演唱家”等来鼓励学生来诵读经典。除此之外,我校在学生每天进行的课间操活动结束后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国学经典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诵读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再次, “一天不练口生”。要鼓励学生坚持每日诵读,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一定要保证多读多练。诵读是对语言地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对诗句的感悟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三.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特点,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发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来诵读。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情景地联想,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日益增强,记忆已经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选择诵读《三字经》,它的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顺口溜一样,背诵起来朗朗上口。《三字经》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内容。所以,孩子们能在诵读中积淀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五六年级的学生记忆的策略性更强,理解能力也非低年级学生能比,所以我们推荐诵读《论语》、唐诗。《论语》例举了古代圣贤修身作为,它结合当下社会环境、个人发展,深入浅出地阐释经典,矫正人生,启迪人生智慧,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莫大的作用。

四.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校将学生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整理打印装成小册子。然后利用每日早读前十分钟集体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然后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巩固默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自读自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挤,总会有的。”另外,还可采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帮、老师督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行走在经典诵读之路上。

总之,让学生诵读经典,领悟经典,了解圣贤,以圣贤为做人的榜样,让他们接触最有价值的经典文化,以经典中的人物为典范,让经典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从而浸润孩子的经典人生,提升孩子的文化品味。这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让我们与经典为伴,以圣贤为友,全力打造魅力书香校园!诵读经典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