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与技巧例谈

2019-04-27张庆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张庆升

内容摘要:此文章对高考诗歌中运用的手法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各种手法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对此有个清晰的认知,梳理出一个明晰的条理。然后就一些常见的手法做了简单的分析、解读。并对几个容易混淆和通用的手法做了简单的辨析。最后明确了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关键词: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类 技巧解析 技巧区别 答题步骤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在诗歌鉴赏试题考测的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个内容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每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几乎年年涉及。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借代、通感、双关、设问、反问、顶针、反复、互文等。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描写包括描写的方法与角度,描写的方法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点面,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描写的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俯仰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喻今、借古吊今等)。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抑扬、伏笔、照应、用典、赋比兴、从对方写起等。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

结构特点:条理层次、线索、顺序、开头与结尾的方式、烘托铺垫、呼应、悬念、波澜、起承转合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前三个方面。后两个在诗歌鉴赏中分析的较少。在这三大类众多的技巧当中,如何能根据诗歌的内容快速的准确的判断出诗歌的表达技巧,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掌握各个具体技巧的特点,也需要掌握每种技巧在诗歌中的体现特点。一般来说,修辞这种表达方式由于它是在一句话中完成的,这样它一般出现在一联诗之内。而在五种表达方式中,说明一般不会出现,描写与抒情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表现手法出现在联与联中的时候比较多一些。对于每种修辞方法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住它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比喻也叫打比方,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但出现在诗中的时候很少的完整的表现形式。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的第二句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照物模糊没有打磨时的镜面,这个比喻省略了比喻词“像”。第三、四句也是明喻的一种省略形式,巧妙地将月光下的洞庭湖的“水”比作“白银盘”,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单就“白银盘”和“青螺”来说又可看作借喻。

戴叔伦《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人第一句使用了明喻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第二句则使用了借喻,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朱庆馀  《近试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②舅姑:公婆。

这首诗通篇用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刘颁《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梅饶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一般来说,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诗歌中的“虚”常常指以下三种情况: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犹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現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试题中经常考测的一个内容。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在大脑中建立表达技巧的知识树,熟悉表达技巧的各种分类和各种表达技巧的自身特点以及每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同时要掌握这类试题的提问方式,它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请赏析某一联。

这类试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③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夕次盱眙县【注】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对比(反衬或衬托),夜幕降临,人雁归宿与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对比;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题中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一道试题,但是如果掌握了诗歌相应的鉴赏知识和答题技巧,也是能够从容应对,考出好成绩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