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同人报刊为例论报刊与文学社团的聚散流变

2019-04-27任四保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报刊

内容摘要:报刊与文学社团的聚散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浅草社与沉钟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产生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学社团。本文通过这两个文学社团的刊物与这两个文学社团的时间、成员的聚散、文学观念的流变来论述报刊与文学社团的关系。

关键词:报刊 文学社团 聚散流变 浅草社 沉钟社

浅草社与沉钟社是“五四”之后出现的文学社团,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以《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及《文艺周刊》为刊物;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以《沉钟》周刊、半月刊为刊物。对于这两个社团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两个社团看作一个整体,因为有着大致相同的骨干成员,并且刊物之间也有联系,如鲁迅说:“次年,中枢移入北京,社员好像走散了一些,《浅草》季刊改为篇叶较少的《沉钟》周刊了。”①另一种观点将两个社团视为相互独立,从冯至的话中可看出这一点,“《沉钟》无论是在编辑方针和刊物内容上,都与《浅草》不同”②本文从浅草社刊物与沉钟社刊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说明浅草社和沉钟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此为例说明报刊与文学社团的聚散流变的关系。

一.报刊记录了文学社团的活动时间

报刊的出版期数均有具体的时间,所以报刊记录了文学社团的活动时间。《浅草》季刊在1923年3月创刊。《浅草》季刊共出版4期,1925年随着《浅草》季刊停刊,浅草社也相应结束了。冯至曾说:“到《浅草》季刊一卷四期慢腾腾地在1925年2月才印出时,浅草社这个文艺团体已经名存实亡了”③由此可看出《浅草》季刊几乎完整的记录了浅草社的文学活动,因为浅草社全部活动时间在1922年至1925年2月。除了《浅草》季刊,浅草社的刊物还有《文艺旬刊》、《文艺周刊》。《文艺旬刊》与《文艺周刊》的存在时间是1923年7月至1924年9月,这两种期刊的存在时间包含在《浅草》季刊的存在周期之内,这三种期刊的存在更加细致的记录了浅草社的文学活动。1923年,“浅草社由于它的积极的组织者林如稷出国,社员的志趣并不一致,《浅草》季刊编好的稿子长期搁置在书局里一再拖期,《文艺》旬刊出了几个月就办不下去了……等等原因,到《浅草》季刊一卷四期慢腾腾地在1925年2月才印出时,浅草社这个文艺团体已经名存实亡了。”④由此看出《浅草》季刊虽然在1925年2月印出,但是在此时间之前浅草社已经逐渐松散,名义上虽还是浅草社,但由于社员志趣的不一致,社团的向心力已逐渐瓦解。1924年,杨晦与陈炜谟等原浅草社成员组建沉钟社,浅草社由离散走向结束的这一时期内在主要社员之间已经萌发了另组新社的打算。《沉钟》周刊1925年10月创刊,出版10期,1926年8月,改为《沉钟》半月刊,出版第1期,至第12期又停刊。“从1932年10月到1934年2月《沉钟》半月刊又出了二十二期,主要由杨晦和已于1930年回国的林如稷编辑”⑤1934年2月沉钟社解散。由此看出浅草社和沉钟社的报刊与两个社团的存在是几乎是同步的,报刊的终止也意味着社团的消亡,报刊详细的记录了社团的文学活动时间。

二.报刊反映了文学社团成员的聚散

报刊是文学社团成员发表作品的媒介,反映了文学社团成员的聚散流变。因为一个文学社团的各成员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志趣是组成社团的思想基础。由于志趣的转移或者其他现实原因,会使社团成员发生聚散,报刊的存在反映了这种聚散。浅草社先期活动是社团成员的聚,从《浅草》季刊可以反映出来,1922年林如稷与罗石君商议组织建立浅草社,并于1923年创办《浅草》季刊,从《浅草》季刊创刊号的《卷首小語》中可以看出刊物旨在撒种,萌发新绿灌溉枯燥的人生。他们的倡议渐渐获得了一些对文学有共同爱好的青年的支持。是《浅草》季刊这一创刊思想把有相同或相近文学观念的青年吸引到了一起。首先以浅草社的骨干成员冯至为例,“1923年,我在《创造》季刊二卷一期发表了二十几首诗,引起浅草社社员的注意,他们约我加入了这个文艺团体。”⑥可以看出冯至的诗歌中透露出的文学倾向引起了林如稷等人的注意。其次如浅草社成员李开先,先期在《小说月报》上发文,后加入浅草社,并在《浅草》季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社团从建团的倡议者林如稷、罗石君到骨干成员冯至、陈炜谟、韩君格、陈翔鹤、顾随,再到游国恩、邓均吾、王怡庵、李开先、高世华、陆侃如……加入浅草社并在《浅草》季刊上发表作品的文学青年越来越多。社团成员呈现一个逐渐聚集的状态。

浅草社后期活动则显示了聚散两方面,流变程度较大。首先是散,1923年“浅草社由于它的积极的组织者林如稷出国,社员的志趣并不一致,《浅草》季刊编好的稿子长期搁置在书局里一再拖期,《文艺》旬刊出了几个月就办不下去了……等等原因,到《浅草》季刊一卷四期慢腾腾地在1925年2月才印出时,浅草社这个文艺团体已经名存实亡了。”⑦由此可看出林如稷的出国首先使社团缺少了一个良好的组织者,社员之间的志趣间隙也越来越大。《浅草》季刊拖期出版已经使社团难以维系,社团成员此时呈现出一种离散状态。其次是聚,在1925年前后一段时间浅草社虽名存实亡,社员逐渐退散,但在这段时间浅草社骨干成员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陆陆续续来到北京,1925年10月,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在北京创立《沉钟》周刊,组建沉钟社。由此可看出,《浅草》季刊的终止,使陈炜谟、陈翔鹤、冯至这些浅草社骨干成员逐渐分散,但是他们为了共同的志趣另寻文学出路与杨晦相聚在一起创办了新的刊物《沉钟》,组建沉钟社。《沉钟》周刊1925年10月创刊,至第10期停刊。1926年8月10日,改为《沉钟》半月刊,出版第1期,至第12期又停刊。1932年因为林如稷留学归来,他与杨晦于1933年10月将《沉钟》半月刊复刊,出至第34期终止,即1934年2月停刊。

林如稷因为和沉钟社同人有相同的文学志趣回国后续办《沉钟》半月刊,林如稷又和前浅草社骨干成员聚集到了一起,后因《沉钟》半月刊的停刊,社团成员又归于离散状态。由此可看出,报刊详细的反映了社团成员之间的聚散流变,因为报刊是需要人来维系的,社员因为共同的文学观念而一起出版报刊并在其上发表作品,也会因志趣的疏离和现实的原因逐渐离散而不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报刊详细的反映了文学社团成员聚散的过程。

三.报刊反映了文学社团文学观念的流变

文学社团是由文学观念相同或相近的成员组成的团体,而文学社团的报刊是反映文学社团文学观念的最重要的载体,报刊在刊登社员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反映了该文学社团文学观念的流变。浅草社的《浅草》季刊和沉钟社的《沉钟》周刊、半月刊反映了两个文学社团文学观念的流变。首先可以从冯至的话中看出这点,“《沉钟》无论在编辑方针和刊物内容上,都与《浅草》不同。”⑧冯至作为浅草社和沉钟社的创立者和经历者对两个社团文学观念的流变必定十分清楚。从冯至的话中可看出《沉钟》与《浅草》的编辑方针和内容不同,这是两个社团之间文学观念发生流变的外在表现。由于文学观念的流变才导致了刊物编辑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冯至的另一句话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最显著的不同是《浅草》只发表创作,《沉钟》则创作与翻译并重。”⑨

其次可从鲁迅的话中看出《浅草》到《沉钟》文学观念的流变。“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灵魂, 要发现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⑩这是鲁迅对浅草季刊的评价,可看出鲁迅认为《浅草》在吸收国外文学营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作者内心的表现,虽是凝视这世界但也是用心里的眼睛来观看,是一种以内观外的状态。再用心里的喉舌唱出内心的思想。这与浅草社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不无关系,浅草社关注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解放、自由。如《浅草》季刊中陳竹影的《冬》,林如稷的《长啸篇春颂》。鲁迅对《沉钟》的评价是:“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鲁迅认为沉钟社同人们相对于浅草时期来说更加关注周围的社会,将文学所反映的内容由作家自我和内心转换到外在世界。“他们是要歌唱的,而听者却有的睡眠,有的槁死,有的流散,眼前只剩下一片茫茫白地”由此可看出沉钟社偏向表现社会现实题材,表达自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如《沉钟》半月刊中陈炜谟的《寨堡》、《旧时代中的几幅新画像》。由此看出报刊在为文学社团刊登作品的过程中详细反映了文学社团文学观念的流变。

注 释

①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同心出版社,2014年5月,第138页。

②冯至:《冯至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08页。

③④⑤⑥⑦冯至:《鲁迅与沉钟社》,《冯至散文随笔选集·白发生黑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217—226页。

⑧冯至:《冯至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08页。

⑨冯至:《冯至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5页。

⑩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同心出版社,2014年5月,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

[1]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许志英、丁帆.中国现代文学主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陈永志.灵魂溶于文学的一群—论浅草社、沉钟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陈炜谟.给读者[J].载于《文艺周刊》第42期.1924:7

(作者介绍:任四保,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报刊
2004:办公室终于上网了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报刊“年检”重点关注7类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On Waiting Forever
校园文学月报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初中生》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不能藉口节约,就不订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