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2019-04-27齐胤淞陈巍张承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本质特征

齐胤淞 陈巍 张承煜

内容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从系统、信息、控制角度探析精品课程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精品课程 本质 特征

课程是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赋予课程精品化的时代内涵,形成具有优秀品质的课程,是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建设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课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搞好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首先正确认识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课程本质

课程必须有科学、完善的总体方案,具体就是开展课程活动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活动方案、课程信息载体配置等,主要包括课程文化、目标、内容、条件、运行体系方案。这种课程总体方案是课程的外在表征,叫课程现象;课程现象反映的各要素规律性、结构性、相关性综合配置具有人才培养功能的系统就是课程本质。由此可见,课程的本质是由诸多要素综合配置、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具有人才培养功能的一种系统,具有自身特有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可控性,是课程系统观。

二.精品课程的本质

精品课程实质上就是在课程内涵上赋予优质化的属性,形成以优质化课程方案为标志的课程现象;以优质化课程系统为标志的课程本质。同一门课程要素、结构和运行等方面不拘一格、复杂多样,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式,它们映射到教育空间的品质是不同的,形成以品质为区分的课程集合,这个集合中具有优秀品质的课程就是精品课程。课程要素、结构和运行的系统优化,课程系统的有效控制、高效信息传递与交换,必定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很高的人才培养效益,从而在教育空間中映射出课程的优秀品质,形成精品课程事实。

三.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课程文化的先进性

课程文化是课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先进的课程文化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应具有的特质和反映。课程价值突出,课程应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团队的发展上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支撑性和拉动性。课程理念先进,先进的课程理念是创建精品课程的理性追求,应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互联,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互动,与教学改革创新互通,形成具有系统化、信息化、开放化、综合化、未来化的课程理念体系。

(二)课程目标的科学性

科学的课程目标是由总体目标和子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目标体系,是课程设计、系统配置、优化运行、有效控制的主要依据。总体目标是对人才培养所力图达到的最终标准和综合要求;子目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所力图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专项标准和要求。总体目标定位要科学准确,充分体现课程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和课程创新发展方向。子目标应全面准确,宏观上体现课程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功能的总体要求;微观上体现课程在不同领域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现代化课程内容体系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特征和根本标志。课程内容信息化,应具有提高课程运行效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现代信息表现形式和多源信息存在状态的特征。课程内容系统化,应具有现代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系统集成、优化重组,以及逻辑清晰、结构有序、链接科学的特征。课程内容综合化,应具有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特征。课程内容开放化,应具有经典理论向现代理论、技术、应用领域开放,现代理论、技术、应用领域向现代创新成果开放的特征。

(四)课程运行的最优化

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观点,课程运行就是将课程信息通过各种有效信道传递给学生,并通过有效控制被学生接受和内化的控制过程。具有优秀课程团队,结构优化、素质较强、良性互动、和谐共担,善于课程设计、决策、运行和控制。具有综合性课程信息载体,硬件与软件载体相结合、印刷与电子载体相结合、实装与仿真载体相结合、主要与辅助载体相结合的立体化信息载体。具有多源融合课程信息,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性培养的多源信息特征明显,且信息容量大、可传递性强、可接受性好。具有多元信息传递通道,图文传递与音像传递相结合、网络传递与课堂传递相结合、显性传递与隐性传递相结合、讲授性传递与实践性传递相结合、教学双方传递与学生自主传递相结合的综合性信息传递通道。

(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空军航空大学)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本质特征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抓特征解方程组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放缩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