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27王忠梅
王忠梅
【关键词】 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34—01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创建健康、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打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现阶段班级管理所需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思想落后。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当成被管束的客体。班上大小事务均由班主任一手操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班集体,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也就不可能形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机制。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才能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教育。
2.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经常是一个模式、一种腔调的单一管理方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致使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样的管理方式,违背了小学生独立个性培养的原则。
3.班级管理制度缺乏。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策略
1. 创新班级管理新理念。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来获取各种信息,从而便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但是,网络等科学技术的普及也促使学生开始呈现出多样的个性,并致使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班主任应抓住学生个性特点鲜明的优势来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新理念。例如,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定期举办班级文化活动,然后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地展现自我。其次,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原则,然后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谋划策,进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达到高效的学生管理目标。
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全体参与,相互制衡。首先,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增设班级管理岗位,实现人人岗位制;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改变班长任用制,实行值日班长制。其次,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所谓自主管理机制是让全体学生进入到班级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制订计划、执行决议,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让学生参与,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监督。
3.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每个学生的性格各异,家境各异,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大家庭管理好,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下药。(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4. 班主任应与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现代教育当中,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因此,教育的过程不应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应该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平台,如校讯通、微信圈等建立家长联系的多种渠道,与家长们随时联系,这样家长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日常表现,让家长们对教育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以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校联合携手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长足的发展。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