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2019-04-27石淑珍

甘肃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科教学模式

石淑珍

【關键词】 地理教学;新高考模式;要求;思维方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6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当前新高考模式下,如何使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如何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新高考模式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地理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到空间、气候、地貌,小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资源等都属于其研究范围。然而,尽管地理学如此重要,但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充斥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今,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提出与普及,人们终于意识到了以往那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以及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为了彻底改善地理教学现状,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使地理教学水准与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则需要对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

1.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高考模式的实施则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谓综合素质,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形成与发展。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主体性作用即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就要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且有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一方面,合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从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基于思维方式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科的不同对学生所具备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文理分科为例,假如一名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比较强,则可以相应地选择理科;倘若其文字处理能力比较强,则可以选择文科进行学习。不过,随着当前新高考模式的落实,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进一步引发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其次,应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合理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作为学生,必须积极、全面地了解各学科知识,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切实提高专业能力,弥补自身不足,最终达到自身的全面发展。

1.采用高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可为我们揭示各种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奥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地理学科的教育意义难以完全凸显,因此,若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其学科价值,则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是当前一种先进且高效的教学媒介,它可以将地理景象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震撼的感受,而这种动静结合的形式不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2.切实落实实践性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多样化、趣味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它不仅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要合理设计教学主题,不仅要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属性进行剖析,还需对其人文性以及地理属性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需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学科教学模式
【学科新书导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