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社团课程化建设的整体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9-04-27吴玉祥
吴玉祥
摘 要: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其功能是:满足其成员发展的需要,包括知识技能的增长、社会交往、社会承认以及获得新的发展途径等。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小学国画社团活动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增强美术与文化素养。本文从国画社团活动的章程制定和队伍建设,活动与指导方式的优化,尤其是在活动题材内容及课程化的整体设计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關键词:国画社团 课程化
美术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为一些美术兴趣浓厚的同学,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美好空间,也是培养美术学习骨干、提高专业技能、进行美术类活动的阵地。和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其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自主性和适合性。
一、小学国画社团课程化建设的整体设计思路
国画社团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师生和社会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对活动进行课程化的建设和整体设计:一、制定切实而规范的组织管理章程,以便组织一支稳定而能提高的活动队伍,以形成规范而有效的管理机制;二、设置一系列适宜学习和有序提高与发展的活动题材与教学内容,以构建系统持续的国画社团课程体系;三、探索丰富有效、增强专业学习和兴趣,并能促进全面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本课题就是对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活动组织和教学实践研究的。
(一)制定国画社团管理章程,形成规范化活动管理机制
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而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为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1、 端正和明确活动目标
国画学习不仅仅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学习,是综合的国学修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了解国画工具材料及特性,了解国画笔墨形色章法样式等常识,了解历代书画家的学习故事和成长经历,以树立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而努力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 组织和稳定活动队伍
对社团人员组织,一是要自主自愿报名,二是得到学校家长支持,做到“三定一坚持” ,有固定时间(每周二下午)、固定地点(专用活动教室)、确定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指导,还要家长支持购置学习用品。人员一旦确定,最好能坚持多年不变,为能力和素养长期积累提升作好组织准备。
3、 建设和丰富激励机制
国画社团的学员是学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要组织好活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1)活动内容形式和引导的趣味性
活动的趣味性设计和引导,是我们在起始学习阶段的主要活动方式。设置游戏性的笔墨体验活动,送信的轨迹、远古的回响、文字的游戏、钟表的心脏等等把笔墨技法探索融入游戏活动中;仿岩画背景的拓印、点如飞鸟啄食的比喻更是趣味横生,老师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引导和示范显现形式的多样化,并和美化装饰生活相结合,比如用墨线织“毛衣”、点线面结合画皮影画图腾柱等等,在玩乐中不知不觉体验感受领悟国画的丰富性内涵,在情趣的活动中,心理愉悦,乐此不彼,欲罢不能。
(2)展示交流评价总结的及时性
及时展评,为学员们的每一点进步欢呼,是最好的奖赏。每一笔的行迹墨痕,呈现浓淡干湿的丰富性,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为什么会这样?你还能把这种偶然的效果变为有意识的表现吗?尝试失败到再尝试成功,下次需要这种笔墨效果就能有意识地画出来了,这需要不断的交流体验和提炼。尤其是主题性作品的完成,每一次作品的完成都作全体展示,师生一起谈感受,分析优缺点,讨论能否表达主题和你的设想,如何改进,及时总结与分享,有同学在大家建设性意见下重新再画一次,会有明显的提高。并作单元和阶段性展览,在校园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增强自信,在国内外的交流中开阔眼界,在各种竞赛中享受成绩。
(3)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的同一性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固然是孩子们个人努力的结果,但也少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鼓励,不要说孩子家庭为学习购置优良的国画用具材料、学习资料、订阅报刊和书籍,学校提供场地,安排时间,指定专业教师辅导,更从多方面为孩子们创造条件,提供展板、组织对外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还组织社区广场展览等,有力大家一起使,这才成就了孩子们的国画能力、国画水平和艺术成就。
4、制定和完善活动章程
国画社团一组建即有《专用教室使用守则》和具体细致的《国画社团活动章程》,联动了家校老师和学员,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活动要求,为正常活动提高作了制度上的保证。
(二)梳理国画社团教学内容,形成各年段活动课程体系
就现代教育来说,一、课程即教材(夸美纽斯),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二、课程即活动(杜威)。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三、课程即经验。在泰勒看来,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为此,我们所说的课程化,主要还是指国画社团活动的学习内容即教材,也包括一定的学习方式,教师国画经验的引导。当然,这学习内容的适合性与递度性要设计得更为科学和有效。
我们所设置的国画学习课程,既有规范的传统国画题材,关注具体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以及技巧性指导;也有现代意义的实验性内容,体现学员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阶段性单元练习,重在生活化应用性主题性创作,探索个性化的发展(如学员张珂嘉在学习色墨互破的技法时,发现先洒水,再用散锋蘸浓墨画,能表现动物皮毛的独特效果,她又很喜欢画人物画,于是结合历史知识和服装设计知识,设计了八大美女、十二金钗和时装展示等人物形象,四尺整开的宣纸人物,独特的皮草效果显示了一种富贵气质;还有王雪霁的青铜器等仿古纹饰画;邵奕鑫的颤笔人物画和兵器画等),更有以文化为依托,以审美为核心的统合涵养方面的资料学习和指导活动,有指定内容和参考内容,家校结合,比如有画展活动则及时预告,提请家长带领学员参观学习等等。
(三)探索国画社团教学方式,提炼高效的课程教学形式
有效的社团教学形式,是社团活动质量的保证。社团活动有别于常规课堂面向全体的教学活动。国画学习也有别于其他美术的学习,首先其面对的学生与传统教学差别巨大,其次其传统影响和文化介入更为密切。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对现代儿童学习国画中的兴趣情感、笔墨技能、文化素养以及鉴赏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索,提炼真正适合国画社团教学的活动方式方法。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以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有了生活化主题性的内容,我们就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教学,更能帮助学员更有效地学习,经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创设了以下几种指导方式:
1、 情境式游戏体验,激发国画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接触国画,对软性的毛笔尤其是漆黑的墨还是有点敬畏但又好奇的,如何下笔呢?我们淡化笔法墨法技能要求,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游戏性的趣味体验。如第一课《送信的轨迹》我们在四尺方对开的生夹宣上,先随意地放上几个小玩具或棋子,表示一幢幢房子,先选用较大号的毛笔,表示邮车的轨迹,吸水吮墨,有快有慢地穿行在“房子”间收送邮包,可不能碰上“房子”哟,一条自由不重复可交叉、但不后退不断裂连续的、有浓淡干湿变化的粗线出现了,再用中号笔表示摩托车的行进轨迹,又用小号笔表示自行车的行进轨迹,取走“房子”,进行四面联想,象什么画什么,再加上各种色墨符號,一幅抽象意味的水墨画出现了,再来分析用笔行进的快慢、墨色的变化,了解国画中大胆下笔,笔法墨法多变而丰富的艺术特色。
另外,如一次性点笔成形的岩画(想象表现原始人生活的情境),以及文字的组合游戏, 可用家人同学的名字,或课文或诗句,字形的大小方扁正斜遮挡叠加均可,和墨色的干湿浓淡结合,在玩游戏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点笔成形的写意性,体会先吸水再吮墨的操作过程,和大胆下笔小心收拾的作画习惯,体验为形而提按正侧顺逆用笔的多样性,领略浓淡枯湿用墨的丰富性及其韵味。在有规则的笔墨游戏中,感受乐趣,激发学习国画的浓厚兴趣。
2、 情趣性笔墨探究,加强训练笔墨的技能
学习国画,关键是要思考,既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又能发挥笔墨所长,即造型和笔墨的关系处理问题。如浓淡墨色互破就能很好地表现水墨花卉,类似点的排列容易表现鹰类大鸟的羽毛,再如喷水和散锋枯笔干墨表现松鼠类动物皮毛的效果等等,我们在表现物象时,都作局部的笔墨技法尝试,传统的技法在示范中说明,学员们还会为探索中发现的奇特效果而惊呼,我们把探究中出现的偶然效果转变为有意识的创作,逐步获取用笔用墨的经验积累,并且相信,一种物象特征必定有一类技法能很好的表现它。随着笔墨技能的提高,上升为技艺,能力自然提高。
3、 演义性史料学习,增进美术文化的涵养
正统的绘画史学习,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术语。在神笔马良的故事里我们受到启发,采取演义性的学习方式,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我们对绘画史料进行了了整理,特别集录了演义故事名家掌故,分阶段穿插学习,从“吴道子一日之迹李思训数月之功”,我们理解工笔与写意之别;从钟隐隐姓埋名学画,懂得勤学与好学的道理;再如高其佩梦中创指墨法的传说,更能明白勤学苦练与顿悟的关系哲理;抗战时期的黄宾虹和张大千不为日本人作画,也有齐白石敢画螃蟹并题“看你横行到几时”来隐射,做到画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更有徐悲鸿数次以重金购买《八十七神仙图卷》并题“悲鸿生命”以示珍爱,但最后又无偿捐赠给国家的高贵品质。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想在孩子们的小小心灵中既播下中国绘画的艺术种子,更播下文化和做人优秀品质的种子。
4、 主题性表现实践,提高自主创作的能力
生活化主题性绘画是自主绘画技能能否得到综合运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绘画独特的借物寄情寓意性的体现。我们画自己的鞋子、家乡的街市和风光、西湖漫游和西溪摘柿、表现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是多么地熟悉和亲切,要解决形象的塑造和描绘,笔墨的提炼和运用,章法布局和幅式及形式感,还要题款钤印等等,在赏析品评中、在学习探究中获取的笔墨技能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好的迁移和运用。国画创作能力不断提高。
5、 赏析式评述交流,培养鉴赏审美的水平
国画的鉴赏既有对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也有文史及其他艺术的美学修养,不管手头有多大的功夫,眼界一定要高,即艺术与美感的判断力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才能提高的,而观赏分析和比较交流是提高艺术鉴赏力的不二法门,即所谓见多识广,但一定要见好东西。于是我们一是通过精选优秀的作品提供学员评述与交流,二是类似作品的比较,比较物象的塑造和笔墨的技艺,比较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品质,晋韵唐法宋格元意,更有笔墨技法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特点,既有时代潮流,也有个性风貌,王雪涛的传统花鸟典范、齐白石改革后的阔笔和工笔结合;黄秋园的线质坚守、和李可染逆光处理的变革、倪瓒和董其昌的静气、傅抱石的磅礴和陆俨少的流动等等。在学习中只有比较交流才有思考和领悟,眼力审美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我们对国画社团活动经历课程化的整体设计建设和操作,使活动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活动成效得到明显的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我校国画社团活动坚持十几年,逐渐形成稳定的活动队伍,也制定了激励性的活动章程,实践精选了活动课程,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丰富高效的指导与活动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反思和展望
小学国画社团活动的课程化整体设计和建设,课程学习内容的确立和不断优化是基础,活动指导方式的创新决定了活动的有效性和提高程度,而学员的管理和师生专业的提高是关键,同时也必须有活动时间的保证和坚持,建议每周至少有两小时或半天的时间用于国画的学习比较好,其他如书法、诗词、历史,特别是绘画史的了解,即画外功夫的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需要作合理的学习规划和计划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4
[2]陈传席.北窗臆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1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5
[4]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郎承文.中国画水墨新技法【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6]余晖.中国画技法全书【M】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