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编者意图,整体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体系
2019-04-27李祖成
李祖成
小学语文教材就是编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与性质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目标,把与语文学科有关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交织整合,借助丰富多彩的载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梯度螺旋上升地编纂而成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学时,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一、抓住教材的纵线与横线,把握教材体系
语文教材的编者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每个训练中,我们要用好教材,就必须从教材的纵向(整套书)延伸和横向(知识点)拓展上来把握教材体系,抓住教材构成的横线联系与纵线脉络来把握它的体系结构、内容实质以及它所承载的教学目标。
1. 把握教材体系要抓纵线。抓纵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教材。第一,了解教材各个阶段的目标,教材内容的顺序、梯度及前后关系。如第一学段以字词句训练为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第三学段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第二,把握各项目教学目标的起点与归宿。如口语交际从学会倾听开始到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习作从说话写话开始到立意谋篇布局。第三,理清全册教材脉络,知道一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专题是什么,训练重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与总目标的关系怎样。我们对整册教材的体系、结构,各个环节的重点,教材蕴含的资源,以及前后联系都要非常清楚。除此之外,在具体的项目上,我们也要抓住其纵向梯度整体把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首先要掌握习作的每一个训练重点,再通过比较,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梯度与内在联系。这样,我们不但整体把握了全册习作的系统,掌握了习作重点是写完整的事情,做到具体通顺、表达真情,而且也明确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即先写事后写人,先写大概后写具体,先求语句通顺,再求表达生动。做到这些,我们在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时,目标就会更明确,效率就会更高。这样,通过对教材纵向系列的了解,我们就能宏观地掌握整个教材体系,把握自己所教年段的重点,明确其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明确教材资源序列、梯度及其相关的内在联系。
2. 把握教材体系还要抓横线。抓横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把握教材。第一,把握教材三个维度目标,清楚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培养在整个小学过程中的各个断面结构与衔接点,抓住所教学段的知识能力结构、教材体系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形式有哪些。第二,掌握单元结构体系,明确其不同的训练项目与形式。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阅读能力训练为核心组织单元,以专题形式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形式以及单元结构的把握,清楚教材的各个项目以及它们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对教材的把握就会更深入,使用教材时就会做到更加自如。
二、理解每个单元教材的共性与个性,领会编者意图
每个单元都是教材中的一個小整体,是编者精心编织的一个完整的三维训练花环。它不但是根据事先设定的专题、重点训练项目来组织教材,而且这些教材内容性质特点的设定、先后顺序的排列也蕴含了编者的苦心。每个单元的内容与形式既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与重点来组织的,又是有梯度且各有侧重、各有不同的训练目标的。所以,教材各单元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各单元教材的共性与个性,才能深入领会编者意图。
1. 领会编者意图先要抓教材中的共性。抓共性应先从导读入手,了解本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是什么。接着掌握以阅读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文教学目标,总结出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以及与专题的关系,把这个共同特点与本单元的重点联系起来,进行通盘考虑。最后以此共同特点为主线,在专题与重点训练项目的框架下,进行其他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此主线始终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以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如语言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训练等也应当与重点训练项目紧紧联系,找出它们共同的地方,围绕重点进行备课。
2. 领会编者意图更必须抓教材个性。一个单元中的不同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呈现方式不同,进行语文训练的途径不同,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类型的教材,在不同的位置上,它们的使命和目标也是会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同中求异,把握不同教材的不同个性,以便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导语、课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其内容、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掌握它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以便遵循规律,设计出更合适的教法,实现教学目标。特别要强调的是,阅读课文教学不但要抓内容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难易程度的不同,而且还要把握位置的不同、梯度的不同、功能的不同。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所担负的任务不同。教精读课文时,要注重揭示规律,指导方法,发现问题,传授知识;教略读课文时,要注意运用规律,反馈学情,掌握知识,熟练方法,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即使同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不同,其所承担的使命也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要深入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位置,抓准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调整前后课专题目标的细微差别,认真分析课文不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利用语文学习规律,最大限度实现预定目标。在单元备课中,我们还必须精心研究课前、课中、课后的附属内容(预习说明、小泡泡、练习题等),因为它渗透着编者的心血,是围绕单元重点的各个内容的个性的体现,是帮助教师训练专题与把握重点的抓手。
做好这些,我们的心和编者的心就相通了,我们就能站在与编者同一个高度,巧妙借助教材体系,将编者的编排意图及思想方法,变为我们指导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我们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熔于一炉,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更扎实地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