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杞菊地黄丸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观察

2019-04-27王文美

光明中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干眼聚乙二醇泪膜

王文美

随着我国人群老龄化的进展,同年龄因素相关的疾病日益受到临床关注。干眼症是同老龄有一定关系的多因素所致疾病,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1]。泪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眼表状态[2],干眼症所致眼部不适症状多样,轻者干涩,严重者眼干燥、烧灼感、畏光、视力减退等,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程度下降。干眼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患者的主诉,而患者的描述常常不规范,因此关于干眼症的诊断目前仍缺乏一个金标准。而老年性白内障是同年龄相关的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摘除白内障,在术后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同时,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程度不同的干眼,使得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白内障术后患者受到干眼症的困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干眼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3]。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眼科医生的重视。我院应用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在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1周后患干眼症的患者 80 例 80 眼,男 22 例,女58 例。双眼患者选取泪膜破裂时间较短者,根据入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 40 例,年龄(48±16.78)岁; 对照组 40 例,年龄(50±17.95)岁,2组患者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并进行Schimer-I试验、BUT、干眼症状评分三项检查,检查结果至少两项阳性者确诊为干眼症。

1.2 纳入标准排除术前已存在干眼症的患者及患有其他眼病或全身性疾病能导致干眼症状者(如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均为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6周。

1.3 诊断标准1)泪膜破裂时间(BUT)<10 s。2) 主观症状(具有以下6项之一项或一项以上): 眼干、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痒及晨起睁眼困难。3)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5 mm(5 min)。3项检查,检查结果至少2项阳性者确诊为干眼症。4)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眼科学》[4]中“白涩症”肝肾阴虚型诊断标准拟定。主症:眼干涩畏光,视物极易疲劳,白睛有血丝淡红,视物不清;次症: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易怒烦躁,多梦易醒,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舌脉:舌干红,苔薄黄,脉细数。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 杞菊地黄丸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3周,每日4次,每次1滴。对照组: 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3周,每日4次,每次1滴。

1.4.2 观察指标连续用药 1 个月,再次进行干眼症状评分、Schimer-I试验和 BUT 检查来评价疗效。

1.4.3 疗效判断标准泪膜破裂时间(BUT):正常为15~45 s,<10 s 为泪膜不稳定,连测 3 次取其平均值。主观症状评分:眼干、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痒及晨起睁眼困难,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每个患者症状得分相加,计算平均积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正常值为5 min滤纸条可被浸湿10~15 mm,<10 mm为泪液低分泌,<5 mm为干眼。

2 结果

2组治疗前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和BUT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及2组治疗后BUT、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3。从统计结果来看,2组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均有效,但杞菊地黄丸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疗效优于单纯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2 2组患者局部症状计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3 2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干眼的研究不断进展,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指出干眼的危险因素有:老龄、女性、空气污染、角膜屈光手术、滴眼液的滥用、部分全身疾病等,甚至不能排除精神因素及心理状态等会影响干眼的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干眼症的患病率具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而白内障多见于老年人,2组疾病均同年龄具有相关性,因此在疾病的进程中有相互干扰的一面。目前,白内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临床中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视功能,但一些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会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的表现,这些不适感是患者术后不满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同时是术后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

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存在年龄相关性的下降,眼表稳定性和对各种损伤因素的抵抗能力差。而白内障术中机械性损伤、术后炎症因子及组织修复时的损伤、术后眼表结构的重建等可导致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5], 致白内障手术后容易产生泪液异常,导致眼部不适感,白内障术后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干眼症状及体征,需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6,7]。研究显示糖尿病[8]、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等多种疾病可致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异常,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有一定关系。同时眼局部的异常改变如睑板腺疾病及其功能的损害、睑脂黏度的变化、结膜松弛等局部因素[9],会造成患者出现眼睛干涩、易疲劳、异物感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进而发展为干眼症。长期频繁使用含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对眼表上皮产生持续的毒性作用,损害结膜微细胞、副泪腺等,导致泪膜功能异常,加重干眼不适[10]。有学者认为,防腐剂(氯化苯甲胺BAC)会导致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引起基础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的发生。

临床中针对干眼的西药不断推出,临床报道聚乙二醇滴眼液在治疗严重干眼时可以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能够明显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减少泪液的蒸发,有助眼表组织的修复[11]。洪慧等[12]研究结果显示聚乙二醇滴眼液用药后1h、2h较用药前BUT 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因为所致干眼危险因素的多样性,临床上西医治疗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视全身状态的调整,中医学将干眼症归属于“白涩症”的范畴,认为肝肾阴虚是其主要病机。明·王肯堂 《证治准绳》在目疾的分类中提出干涩昏花症,在治疗上指出“治惟滋阴养水,略带抑火,以培其本”[13]。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中增加“白涩症”的诊断[14]。而陆绵绵教授《世界传统医学眼科学》将白涩症与神水将枯症、干涩昏花症及神气枯萃症均归为干眼症[15]。《灵枢·五癃津液别》谓:“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如五脏调和,生化有源,津液上而滋润白睛,濡养眼球。另《银海精微》曰:“泪乃肝之液”。《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 ,主津液”, 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据五行理论,肾与肝为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又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与肾关系极为密切。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觉眼干涩而频频眨目,阴亏虚火上蒸,故怕日羞明,白睛隐红。精血亏虚,津液不足,则泪液化生乏源,目失滋润而生燥,导致干眼症。故临床辨证论治多以补肝肾之阴为主,治以养肝明目,益肾填精为主。杞菊地黄丸有补益肝肾阴精之功,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杞菊地黄丸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促进术后眼部细胞增生,降低术后眼部毛细血管通透性,预防干眼症发生[16]。

考虑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我们选成药杞菊地黄丸联合临床中广泛认可的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临床的尝试,以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资料显示杞菊地黄丸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自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唯干眼症的发生是多种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甚至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术前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充分的沟通和记录,能有助于术后干眼发生的预测,而及时有效的预防术后干眼,对提高手术预后至关重要[17]。因中医药治疗重视全身状态的调整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中西医结合在干眼症的治疗探索方面前景广阔。我们所选用的杞菊地黄丸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对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有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术后干眼不适感,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但此次临床观察的指标相对单一,观察的时间涉及面较窄,一些导致干眼的因素不能最大范围地囊括于内,这也是我们下一步临床研究需要考虑在内的。

猜你喜欢

干眼聚乙二醇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竟是“干眼”找上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 干眼及其治疗防范策略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